首页> 中文学位 >银行业竞争、资本监管与中国商业银行行为研究
【6h】

银行业竞争、资本监管与中国商业银行行为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表目录

图目录

第一章 导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方法与数据

1.2.1 研究方法

1.2.2 数据来源

1.3 创新点与论文结构

1.3.1 本文的主要创新点

1.3.2 论文结构

1.4 本章小结

第二章 中国银行业改革与发展的历程

2.1 中国银行业发展历程的简要回顾

2.2 中国银行业市场结构的演变过程

2.3 中国银行资本监管发展历程的简要回顾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中国银行业的竞争程度—基于H统计量方法的实证研究

3.1 H统计量方法的理论基础

3.2 文献回顾

3.3 基于横截面数据回归的实证分析

3.4 基于面板数据回归的政策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中国商业银行的市场力量—基于勒纳指数方法的实证研究

4.1 勒纳指数方法的理论基础

4.2 文献回顾

4.3 研究方法与数据

4.4 实证结果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银行业竞争与银行的风险承担行为—理论分析

5.1 文献回顾

5.2 模型设定

5.3 均衡解

5.4 竞争程度与银行风险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中国商业银行的市场力量与信贷风险—基于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政策分析

6.1 文献回顾

6.2 研究方法与数据

6.3 实证结果

6.3.1 基于勒纳指数固定效应估计值LIFE的回归结果

6.3.2 基于勒纳指数混合OLS估计值LIOLS的回归结果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资本监管与中国商业银行资本比率的调整

7.1 文献回顾

7.2 研究方法与数据

7.3 实证结果

7.3.1 金融危机对中国商业银行资本比率调整的影响

7.3.2 资本监管对中国商业银行资本比率调整的影响

7.4 本章小结

第八章 资本监管与中国商业银行的信贷行为

8.1 文献回顾

8.2 研究方法与数据

8.3 实证结果

8.4 本章小结

结论及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完成的论文

展开▼

摘要

20世纪70年代开始,随着经济全球化和金融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各个国家和地区纷纷放松了对银行业和金融市场的管制,金融业的竞争更趋激烈,银行机构为增加收益而冒险的机会大大增加。2008年全球性金融危机的爆发给世界经济带来了巨大损失,这使得银行业竞争与银行体系稳定性之间的关系再一次成为各国专家学者关注的焦点。
  从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中国金融市场对外开放的步伐开始加快。在2006年中国金融业全面开放之后,外资银行的全面进入将会提高中国银行业的竞争程度,但中国商业银行面临的风险也会更加复杂化。资本充足率监管是监管部门限制银行的过度风险承担行为,从而保持银行体系稳定的一种有效监管手段。在2008年全球性金融危机之后,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各国纷纷加强了银行资本监管的力度。
  基于中国86家商业银行从2003至2011年的面板数据,本文首先实证分析了中国银行业的竞争程度与中国商业银行的市场力量,然后理论分析了银行业竞争对银行风险承担行为的影响并运用中国银行业数据实证检验了相关理论,最后实证分析了资本监管对中国商业银行行为的影响。本文具体章节的安排及主要发现如下:
  第一章是导论。首先提出了本文的研究背景与意义,接着讨论了本文的研究方法与数据,最后介绍了本文的主要创新点与论文结构。第二章简要回顾了中国银行业改革与发展的历程。按照本文研究所涉及的内容,这一章分别简要回顾了中国银行业的发展历程、中国银行业市场结构的演变过程、中国的利率市场化改革历程以及中国银行资本监管的发展历程。
  第三章采用H统计量方法实证分析了中国银行业的竞争程度在入世后的变动情况。实证结果表明,在2003至2006年间中国银行业的竞争度在2004年后有所增加,但这种竞争度的变化并不是统计显著的。此外,在2005至2008年间中国银行业的竞争度在2006年后有所减少,而且这种竞争度的变化是统计显著的。最后,在2007至2011年间中国银行业的竞争度在2008年后有所增加,而根据固定效应估计结果,这种竞争度的变化是统计显著的。第四章采用勒纳指数方法研究了中国商业银行的市场力量在2003至2011年间的变动情况,结果表明中国商业银行的市场力量在此期间的变动趋势与中国银行业竞争度的变动趋势遵循基本相同的模式。
  第五章结合中国信贷市场的特点,构造了一个有关信贷市场竞争的局部均衡模型,以分析银行业竞争对银行风险承担行为的影响。这一章的理论分析表明,银行业竞争程度与银行风险之间的关系是非线性的。第六章对银行市场力量与信贷风险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详尽的实证分析。实证结果表明,由勒纳指数所衡量的市场力量与由不良贷款率所衡量的信贷风险之间呈U型关系。第五和第六章的分析表明,特许权价值效应和风险转移效应都是银行市场力量影响信贷风险的重要渠道。
  第七章和第八章分别实证分析了在2003至2011年间资本监管对中国商业银行资本比率调整以及信贷行为的影响,以及这种影响在2008年金融危机前后所发生的变化。第七章的实证分析表明,在2008年的金融危机之后,中国商业银行资本比率的调整方式发生了改变,并且中国商业银行加大了资本比率的调整力度。此外,在金融危机之后,对低资本比率银行的监管压力有所加强。第八章的实证分析表明,在金融危机之后,资本监管对银行信贷的约束得到了加强。
  本文主要具有以下几个创新点:
  第一,基于横截面数据回归和面板数据回归两种分析方法,本文采用 H统计量方法实证分析了中国银行业的竞争程度在入世后的变动情况,以及利率市场化改革、金融业全面开放以及国际金融危机等政策和事件对中国银行业竞争程度的影响。特别是,本文通过引入年度哑变量与要素价格变量的交互项实证检验了这种影响的统计显著性。
  第二,为了加深对银行业竞争如何影响银行风险承担行为这一问题的理解,本文通过假设银行存款利率依赖于银行业的竞争程度并且银行可以选择其贷款资产组合的相关性,构造了一个有关银行信贷市场竞争的局部均衡模型。本文的理论分析表明银行业竞争程度与银行风险之间的关系是一种非线性的关系,从而拓展了关于这一问题的特许权价值范式和风险转移范式的相关理论分析。
  第三,根据风险转移范式的观点,银行业竞争对银行风险产生影响的一个关键传导途径是银行的贷款利率。因此,中国的贷款利率市场化改革给检验相关理论提供了难得的自然实验。通过对贷款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政策分析,本文利用中国银行业数据检验了相关理论。与国内已有的实证研究相比,本文的回归模型不仅在截距项引入了年度哑变量,而且还引入了该哑变量与勒纳指数及其平方的交互项。这样,基于中国银行业数据,本文对贷款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政策分析为检验相关理论提供了更好的经验证据。
  最后,通过采用部分调整模型并引进年度哑变量,本文的实证分析揭示了资本监管对中国商业银行资本比率调整的影响在金融危机前后所发生的变化。此外,通过引进年度哑变量、监管压力哑变量、以及年度哑变量与监管压力哑变量的交互项,本文的实证分析也揭示了资本监管对中国商业银行信贷行为的影响在金融危机前后所发生的变化。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