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不同难度的行为学任务对猕猴微眼动频率和幅度的影响
【6h】

不同难度的行为学任务对猕猴微眼动频率和幅度的影响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1 眼球运动

1.2 微眼动

1.3 本课题研究意义及主要内容

1.4 本章小结

第二章 视觉系统基本结构与功能

2.1 视觉系统的基本概述

2.2 视觉皮层的功能组构

2.3 视觉注意机制研究

2.4 本章总结

第三章 动物行为学实验

3.1行为学实验的认知和方法

3.2 行为学实验系统平台构成

3.3 猕猴视觉行为训练实验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视觉行为学实验的结果与分析

4.1 微眼动的信号处理

4.2 微眼动信号的结果与分析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总结和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的学术成果

展开▼

摘要

外界约有80%~90%的信息是通过人类的视觉系统获得的。而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的眼球运动(eye movements)在视觉信息加工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可以帮助我们将周围环境的视觉感知整合成一个连贯的视觉画面。视觉注视时的眼球运动可分为三类:微眼动(microsaccades)、漂移(drifts)和眼球震颤(tremors),其中微眼动是眼球注视时幅度最大,速度最快的一种眼动,它能在注视时通过改变物体在视网膜成像的位置,保证给予视网膜及整个视觉神经系统持续的视觉刺激,从而帮助灵长类动物(包括人类)消除由于神经系统适应性而产生的视觉衰退现象,使我们对静态事物长时间注视时不会发生图像消失。
  最近研究表明,微眼动与视觉感知功能,如视觉注意,密切相关,因此微眼动的产生可能与许多神经系统和眼科学疾病有潜在关系。我们希望通过研究微眼动与视觉感知行为,如注视任务、视觉注意任务,之间的相互关系,对视觉认知领域的一些现象做出解释,研究微眼动产生的生物学意义,进一步探索大脑对视觉信息的处理与加工机制。我们具体研究了猕猴在不同视觉任务及不同难度任务下的微眼动参数变化,探索了微眼动的产生机制,从而为进一步通过对人类的眼球运动研究探索大脑皮层活动机理打下基础。
  本研究课题通过搭建与完善猕猴视觉行为实验系统平台,包括Cortex系统、Bar系统、Reward系统、Eye Coil系统以及Plexon系统等软硬件,对实验室驯养的猕猴进行视觉注视和视觉注意等多种行为学任务训练。Plexon系统完成对猕猴的行为学反应和眼动信号的采集,最后利用MATLAB编程对采集到的猕猴眼动信号进行处理,从而得到不同难度的行为学任务中猕猴的微眼动信号的幅度、速率和频率。我们继续深入分析和对比了不同难度的视觉注视任务和不同难度的视觉注意任务下的猕猴微眼动的参数变化。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