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MRI对致密型乳腺中乳腺癌的诊断价值
【6h】

MRI对致密型乳腺中乳腺癌的诊断价值

代理获取

目录

前言

第一部分 MRI对致密型乳腺中乳腺癌的诊断价值初探

第二部分 MRI对致密型乳腺中小乳腺癌的诊断价值

第三部分 乳腺腺体密度与其内乳腺癌病灶MRI及病理学表现的相关性初步探讨

结论与展望

致谢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文章

论文说明:英文缩略词表

声明

展开▼

摘要

目的:探讨乳腺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对致密型乳腺中乳腺癌的诊断价值,并与乳腺X线摄影(Mammography,MG)比较;进而探讨两种影像学方法对致密型乳腺中小乳腺癌的诊断价值;初步探讨乳腺腺体密度与乳腺癌的形态学、病理类型及病理分级的相关性。
   方法:本研究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病例入选标准为:2009年3月-2010年3月经乳腺X线摄影检查诊断为致密型乳腺并同时行术前MRI检查的病人,分析MRI对致密型乳腺中乳腺癌的诊断价值,并与乳腺X线摄影对比;第二部分病例入选标准为第一部分中MRI上病灶最大直径≤2cm者,分析比较2种影像学方法对致密型乳腺中小乳腺癌的诊断价值;第三部分病例入选标准为:2009年3月-2010年3月病理诊断为乳腺癌的患者,按乳腺腺体密度分组分析MRI表现,并与组织病理学对照。本研究所有病例均获得组织病理学证实。采用GE SIGNAL HD EXCITE 1.5T超导磁共振扫描仪和乳腺专用相控阵表面线圈,扫描序列包括:①矢状位T2脂肪抑制(T2WI);②横断位弥散加权成像;③乳腺VIBRANT动态系列包括增强扫描序列。图像后处理包括测量病灶表观弥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值、三维重建及时间-信号强度曲线。纳入分析的病灶MRI表现包括病灶形状、边界、大小、数目、内部强化、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me-signalintensity curve,TIC)类型和ADC值;纳入分析的乳腺X线摄影表现包括乳腺腺体组成分型、病灶的位置、形态、边缘、密度、显示病灶数目、钙化。所有病例的影像学表现由2名有乳腺影像学诊断经验的影像科医师采用双盲法判定,若意见不同则通过讨论取得共识。两种影像学方法对致密型乳腺中乳腺癌与小乳腺癌诊断的敏感性与特异性采用χ2检验和Fisher确切概率法分析;第三部分致密型乳腺组乳腺癌和非致密型乳腺组乳腺癌两组之间MRI影像学特点比较采用χ2检验和Fisher确切概率法分析,采用Student t 检验分析两组间病灶大小、ADC值及年龄差别有无统计学意义。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⑴纳入第一部分研究的病例共185 例,组织病理学诊断为乳腺癌者共77例:其中浸润性导管癌66 例,导管内癌(DCIS)8 例,浸润性髓样癌1 例,浸润性小叶癌1 例,粘液癌1 例;另恶性分叶状肿瘤2 例,间质肉瘤1 例。乳腺X 线摄影对致密型乳腺中乳腺癌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70.13%、63.89%、58.06%及75.00%;乳腺MRI 对致密型乳腺中乳腺癌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8.70%、87.96%、85.39%及98.96%;两种影像学方法对致密型乳腺中乳腺癌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⑵纳入第二部分研究的病例共72 例,组织病理学诊断为浸润性乳腺癌25 例,导管内癌4 例,纤维腺瘤12 例,腺病23 例,腺病伴纤维腺瘤形成 6 例,导管内乳头状瘤2 例。乳腺X 线摄影与MRI 对致密型乳腺中小乳腺癌的敏感度分别为79.31%与96.55%,两种影像学方法诊断致密型乳腺中小乳腺癌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44);以1.20×10-3 mm2/s 作为阈值ADC 值对致密型乳腺中小乳腺癌的敏感度为79.31%;⑶第三部分分析乳腺腺体密度与其内乳腺癌病灶的MRI 及病理学表现的相关性,致密型乳腺组乳腺癌共77 例,其中浸润性导管癌66例,导管内癌8 例,浸润性髓样癌1 例,浸润性小叶癌1 例,粘液癌1例;非致密型乳腺组乳腺癌共103 例,其中浸润性导管癌85 例,导管内癌7 例,浸润性小叶癌2 例,粘液癌3 例,浸润性大汗腺癌2 例,化生性癌2 例,浸润性神经内分泌癌1 例,浸润性筛状癌1 例;两组浸润性导管癌病理分级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9),且致密型乳腺组浸润性导管癌病理分级高于非致密型乳腺组。致密型乳腺组患者平均年龄小于非致密型乳腺组(47.2 岁vs 60.1 岁,P <0.01);致密型乳腺组中肿块样病灶边缘模糊或毛刺者共43 例,非致密型乳腺组中肿块样病灶边缘模糊或毛刺者共47 例,两组间差别有统计学意义( P =0.031),致密型乳腺组乳腺癌边缘更易表现为毛刺或边缘模糊;致密型乳腺组乳腺癌平均直径大于非致密型乳腺组(2.3cm vs1.9cm,P =0.011);致密型乳腺组与非致密型乳腺组中乳腺癌的强化方式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而DWI 图像及ADC 值对鉴别两组乳腺癌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 =0.306)。
   结论:①乳腺MRI的多平面成像及动态增强的优点使得它对致密型乳腺中乳腺癌的整体敏感度、特异度均优于乳腺X线摄影;乳腺X线摄影对致密型乳腺中含有典型钙化的乳腺癌的检出和诊断具有较好的价值。②MRI是诊断致密型乳腺中小乳腺癌的有效的影像学方法,对致密型乳腺中小乳腺癌的敏感性优于乳腺X线摄影。BI-RADS分类可为临床的实际应用提供相对客观、规范的标准。③致密型乳腺与非致密型乳腺中乳腺癌表现不同,致密型乳腺中乳腺癌发病年龄较年轻,病灶范围更广,病灶边缘更多表现为毛刺,病灶更具有侵袭性,病理类型以浸润性导管癌为主,与非致密型乳腺组的乳腺癌比较,病理分级更高。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