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肾常见肿瘤超声造影环状高增强征象的临床价值及病理基础
【6h】

肾常见肿瘤超声造影环状高增强征象的临床价值及病理基础

代理获取

目录

绪论

第一部分 肾常见肿瘤超声造影环状高增强征象的临床价值

第二部分 肾常见肿瘤超声造影环状高增强征象的病理基础

参 考 文 献

研究总结及展望

综 述:肾细胞癌假包膜的超声研究进展

致 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文章

论文说明:英文缩略语说明

声明

展开▼

摘要

第一部分:肾常见肿瘤超声造影环状高增强征象的临床价值
   目的:探讨肾常见肿瘤超声造影环状高增强征象(peritumoral hyper-enhanced rim, PHR)的临床应用价值。
   资料与方法:2005年5月-2010年5月,回顾分析我院207例接受超声造影检查并得到明确诊断结果患者的220个肾常见肿瘤(肾癌组136个肿瘤,良性肿瘤组84个肿瘤)的超声造影图像。观察超声造影过程中肿瘤周边增强程度及增强方式;评价PHR在肾脏良恶性肿瘤组间、肾癌不同亚型间、不同直径肾癌间分布的差异。
   结果:PHR只在肾癌组中检出,其在肾癌组中检出率为36.76%(50/136),PHR在肾癌组与肾错构瘤组间分布有统计学差异(P <0.05);用PHR诊断肾癌,其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假阳性及假阴性分别为36.76%(50/136),100.00%(84/84),61.82%(136/220),100.00%(50/50),49.41%(84/170),0.00%(0/50),50.59%(86/170);PHR在肾癌亚型间分布有统计学差异(P <0.05),其中乳头状癌组中PHR的检出率最高:81.8%(9/11);PHR在不同直径肾癌间分布有统计学差异(P <0.05),直径>5cm的大肾癌组PHR检出率最高:49.12%(28/57)。
   结论:肾常见肿瘤超声造影过程中检出的PHR征象是诊断肾癌的特异性指标,对判断肾常见肿瘤的良恶性及肾癌的不同亚型有重要作用。
   第二部分:肾常见肿瘤超声造影环状高增强征象的病理基础
   目的探讨肾常见肿瘤超声造影环状高增强征象的(peritumoral hyper-enhanced rim, PHR)的病理特征。
   方法 2010年5月-2010年12月,对常规超声发现肾实性占位的58例患者进行超声造影检查,分析肾肿瘤超声造影图像上PHR的检出与分布规律;对最终进行手术治疗患者大体标本(27个肾癌肿块)中肾癌周边组织进行取材,对取材组织进行常规HE染色;采用免疫组化法标记取材组织内管壁平滑肌细胞肌动蛋白(α-SMA)及血管内皮跨膜糖蛋白(CD34);比较肾癌周边组织内假包膜、大血管及微血管在检出与未检出PHR肾癌、不同时相检出PHR的肾癌中分布的差异。
   结果:PHR(灌注相检出16.67%,(2/12), 消退相检出16.67%,(2/12)及全程(灌注阶段及消退阶段)均检出66.67%,(8/12))只在肾癌组中被检出, 占肾癌的44.44%(12/27),其在肾脏良恶性肿瘤组间分布有统计学差异(P <0.05);假包膜在检出与未检出PHR的肾癌组间分布无统计学差异(P>0.05);灌注相及全程检出PHR的肾癌邻近边界组织(邻近边界癌组织、肾癌边界、邻近边界肾实质)内有丰富的大血管,消退相检出及未检出PHR的肾癌邻近边界组织内有少量或无大血管分布;肾癌周边组织中,邻近边界癌组织内微血管密度值(microvessel density, MVD)最大,与其周边组织(肾癌内部、肾癌边界或邻近边界肾实质)内MVD差值在灌注相与消退相检出PHR的肾癌间、灌注相与全程检出PHR的肾癌间、全程检出与未检出PHR的肾癌间分布都有统计学差异(P <0.05),在消退相与全程检出PHR的肾癌间分布无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PHR是肾癌诊断的特异性指标。病理上,肾癌检出的PHR与邻近边界组织内丰富的大血管及/或邻近边界癌组织内较高MVD值有关。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