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不同地区土壤中铜的生物可利用性及其评价
【6h】

不同地区土壤中铜的生物可利用性及其评价

代理获取

摘要

本文紧跟国际上土壤重金属生态风险评价的发展趋势,采用生物可利用性的理念对土壤铜的生态风险进行了研究和评价。采集我国8个地区代表典型土壤类型的农田表层土样,以大麦为受试生物,运用生态毒理学方法,结合土壤性质研究铜的生物可利用性。 选取大麦根长、生物量、根吸收铜浓度三个反应终点。运用反映剂量-效应的S-Logistic模型分析铜的生态效应,计算得出引起反应终点比对照减少X%时的土壤总铜浓度Ecx和外源铜浓度Ecxa。结果表明,由根长数据得出的EC50a为分析8种土壤铜的生物可利用性的最佳指标,EC50a值在58.1—429.5mg/kg,数值分布范围较宽,表明8种土壤中铜的生物可利用性存在差异,生物可利用性的大小依次为:漳州>海口>烟台>武威>那曲>上海>铜仁>洛阳。 大麦吸收铜的浓度用植物吸收模型分析预测,并利用反映吸收程度的生物累积系数(BCF)对各土样铜的生物可利用性进行分析。结合试验数据,根据已有经验方程,建立模型: (R2=0.837,Sig.=0.047)。通过与实测结果比较,该模型可以对大部分土样在总铜浓度小于1000mg/kg时根系吸收的铜浓度进行较好地预测。 应用本文的分析方法体系和思路,对铜污染最为严重的地区——江西德兴铜矿区土壤进行实例分析。综合分析得出,铜矿区各土样铜的生物可利用性大小依次为:尾砂矿>采矿区>生活区>菜田>稻田。 本文系统研究了土壤铜的生物可利用性,并建立了相应的预测模型。研究结果不仅为土壤铜生态风险的评价积累了大量数据和研究经验,也为今后我国修订土壤铜的环境质量标准提供了坚实的科学依据;同时,研究结果对铜污染土壤的评价、治理以及管理等具有非常重要的参考价值。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