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爱的异化与缺失——对莫里森《最蓝的眼睛》的文化研究
【6h】

爱的异化与缺失——对莫里森《最蓝的眼睛》的文化研究

代理获取

摘要

本文研究了美国黑人女性作家托妮·莫里森小说创作《最蓝的眼睛》的文学成就。 作为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殊荣的美国黑人女性,托妮·莫里森是当代美国黑人文坛中最受瞩目的作家。凭借其八部优秀小说、若干见解深刻的批评文集、一部戏剧和合一些儿童读物,她深刻地影响了美国文坛乃至整个世界文坛。她在小说创作和文学评论上取得的巨大成就使她成为了批评家和读者名副其实的“宠儿”。她的小说由于其意义深远的主题和独特的艺术造诣而在世界上广为流传并赢得了高度的评价。作为一位具有黑人和女性双重身份的作家,莫里森通过自己独到的观察和理解对遭受到白人统治文化和意识恶意的歧视、异化和歪曲的黑人形象和历史进行了重新展现和构建。此外,她还力图通过重获黑人的文学话语权来修正历史与记忆,抵制白人统治文化的侵略与压迫,并呼吁黑人民众扎根于本民族肥沃的传统文化土壤,以期治愈黑人民族在情感、心理和文化上的创伤,重建民族意识. 本文关注的是莫里森的处女作《最蓝的眼睛》,这部小说讲述了一个遭受到白人文化意识毁灭性影响的黑人小女孩的悲剧故事。从文化研究的视角对这部小说所反映出来的黑人社会和生活中各种形式的爱的异化和缺失这一现象的具体表现进行了深入的考察和评论,并试图探索这些形式的爱遭受异化和缺失的经过及导致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以及它对黑人生活和内心世界及黑人文化所带来的破坏性影响与后果。 全文主要分为六个部分: 第一部分和第六部分分别是引论和结论部分,中间部分(第一至第四章)为文章的主体部分。引论部分主要分析了莫里森作为黑人女性作家的身份,介绍了对莫里森《最蓝的眼睛》自创作出版以来的研究语境以及本论文从文化层面研究的必要性和意义所在。 第一章涉及的是从波琳、姬拉尔丁和佩科拉身上体现出来的对自我的爱的疏离和弃绝,从作为文化手段的大众传媒、学校教育及对黑人客体的白人凝视探索了导致自爱缺失的原因。 第二章分析了从波琳和姬拉尔丁两位母亲身上体现出来的对母爱的误解和缺失,她们不仅没有给子女以适当的母爱,反而对子女施加了有害的影响。 第三章从查利接受父爱和付出父爱的经历研究了父爱的缺失和错误表达这样现象。 第四章考察的是从黑人社区对布莱德拉夫一家尤其是对佩科拉的恶意对待反映出的社区内黑人之间的爱的疏远与恶化。最后一部分总结认为爱的异化与缺失现象实质上反映了白人文化对黑人文化进行压制和边缘化。黑人必须努力通过利用爱这一蕴含和承载着黑人文化的载体来重建他们自己的文化,改善黑人民族的命运。 在当前全球化不断扩展的语境下,或是因为关心黑人问题、或是被莫里森小说的艺术高度以及主题的普遍性,越来越多的读者和研究人员受到莫里森小说的吸引,因而本文的研究也就具备了在文学、社会和现实层面的重要意义。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