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舰船排气红外抑制多级引射及烟羽辐射研究
【6h】

舰船排气红外抑制多级引射及烟羽辐射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第一章绪论

1.1本文研究的意义

1.2舰船排气系统红外抑制研究情况概述

1.3本文的研究内容

1.4本文研究工作的创新点

第二章气体引射红外抑制装置实验研究

2.1热线风速仪测量原理及数据处理

2.1.1测速原理

2.1.2标定试验

2.2气体引射实验研究

2.2.1实验目的

2.2.2实验意义

2.2.3实验装置

2.2.4测量仪器

2.2.5实验方法

2.2.6热线测量结果的修正

2.2.7测量结果可靠性的验证

2.2.8实验结果及分析

2.3红外抑制装置模型实验研究

2.3.1实验装置

2.3.2测点布置

2.3.3测量系统

2.3.4测量仪器

2.3.5测量结果及分析

2.4本章小结

第三章引射器/扩压器型红外抑制装置引射量、流场及温度场数值模拟

3.1引射/扩压流动传热过程的控制方程

3.1.1湍流模型的选择

3.2控制方程的数值计算方法

3.2.1控制方程的通用形式

3.2.2计算区域的离散化

3.2.3控制方程的离散化

3.2.4雷诺时均方程的数值解法

3.3求解动量方程时引射人口速度的确定

3.4计算区域与边界条件

3.5管壁处耦合传热条件的处理

3.5.1气固交界面处的能量平衡条件

3.5.2 qr的计算

3.5.3管壁处耦合传热条件的处理

3.6数值求解步骤

3.7数值计算结果及分析

3.7.1冷态工况下气体引射的数值计算结果

3.7.2热态工况下红外抑制装置流动传热的算例及计算结果分析

3.8本章小结

第四章舰船排气尾流烟羽流场数值计算

第一部分:舰船排气尾流烟羽流场数值计算的相关理论

4.1射流概述

4.2舰船排气尾流烟羽的分析方法

4.3湍浮射流k-ε模型方程组

4.4第一部分小结

第二部分:静止大气中排气尾流烟羽流场数值计算

4.5静止大气中舰船排气尾流烟羽流动控制方程组

4.6边界条件及求解方法

4.7求解步骤

4.8计算结果及分析

4.9第二部分小结

第三部分:水平横向风作用下排气尾流烟羽流场数值计算

4.10射人横流环境中的圆形断面湍浮射流一般分析

4.11水平横向风作用下舰船排气尾流烟羽流动的控制方程组

4.12计算区域和边界条件

4.13求解方法

4.14计算结果及分析

4.15第三部分小结

第五章舰船排气尾流烟羽红外辐射计算

5.1舰船排气尾流烟羽红外辐射的计算框架

5.1.1舰船排气烟羽的气体辐射及其定量计算

5.1.2舰船排气尾流烟羽红外辐射的计算框架

5.2气体辐射谱带模型的计算方法

5.2.1均匀气体辐射计算的谱带模型参数确定

5.2.2非均匀气体辐射计算的谱带模型参数确定

5.3排气射流辐射强度的“小气柱”计算方法

5.3.1“小气柱法”的基本思想

5.3.2“小气柱法”的计算步骤

5.4舰船排气尾流烟羽红外辐射计算的初步实践

5.4.1算例描述

5.4.2射流核心区红外辐射能量的计算

5.4.3 CO2气体在4.3μm带附近的红外辐射亮度计算

5.5本章小结

附录排气尾流烟羽流场各组分摩尔成分的计算

第六章总结与展望

6.1全文总结

6.2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已发表的学术论文

展开▼

摘要

该文在分析国内外关于舰船排气系统红外抑制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采用理论分析和实验研究相结合的方法,以引射器/扩压器型的舰船排气红外抑制装置为研究对象,主要做了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1.多级引射实验研究和舰船排气红外抑制装置模型的实验测量.2.引射器/扩压器型舰船排气红外抑制装置内流动传热过程的数值计算.3.舰船排气尾流烟羽的红外辐射分析计算.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