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心灵的慰藉》的原型批评和生态批评解读
【6h】

《心灵的慰藉》的原型批评和生态批评解读

代理获取

目录

摘要

绪论

一、特丽?坦皮斯特?威廉斯和《心灵的慰藉》

二、威廉斯作品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三、本论文的研究思路

第一章罪恶、毁灭与重生:创世神话与盐湖洪水

第一节追寻共同的避难所:人与自然命运的交织

第二节超越圣经洪水故事结构的批判性改写

第三节改变压迫的叙事:从洪水惩罚走向生态关怀

第二章隐喻、发声与共通:以鸟类建构自然与女性的联盟

第一节声与形的融通.鸟类的隐喻与启示

第二节惠及彼此的心灵慰藉: “女性”与“鸟类”

第三节抹除界限的诉求:自然与自我的同构尝试

第三章探索人与自然的和谐之路

第一节矛盾的二元对立:对女性与自然间差异性的忽视

第二节理想的重建:人与自然共有的“家园”意象

第三节作为女性写作范式的自然故事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声明

展开▼

摘要

《心灵的慰藉:一部非同寻常的地域与家族史》(Refuge:An Unnatural History of Family and Place,1991)是美国当代女性作家特丽·坦皮斯特·威廉斯(Terry Tempest Williams1955-)的代表作品。就批评方法而言,国内外文学研究界对于这部作品的研究,大都从生态女性主义这一视角出发,挖掘威廉斯对于男权中心主义和西方二元对立传统的批判。本文在接受上述观点的基础上,亦关注到生态女性主义在二元对立方面的弊端。论文一方面继续在生态女性主义批评的视域下关注作品中具体的对立表达,重点挖掘其中体现出的作者思想上的矛盾;另一方面则运用原型批评理论来解读作品中的关键意象。在笔者看来,只有将生态女性主义批评与原型批评相结合,才能准确地把握作者在人与自然的关系、女性与男性的关系上体现出的矛盾思想,因内在的统治逻辑作品中显现出一个被割裂的自然世界。 本文由绪论、正文和结语三部分组成。正文部分共三章,第一章聚焦于作品中的洪水意象,水包含了一种人类关于生命意识的原型。通过考察洪水意象的原型意义与圣经大洪水故事间的联系,重点说明洪水意象对小说结构和女性命运的影响,大盐湖的洪水在现代背景下,展现出的是作品对罪恶、新生主题的思考转向。洪水已经从二元论下神的统治逻辑的产物更多地转变为凸显反抗对立逻辑的生态关怀的佐证。第二章则从作品对鸟类形象与女性人物的刻画着手,揭示作品中对鸟形象和鸟类境况的重点关注所彰显出的人与自然的亲近感。从鸟类作为人与神沟通的信使这一神话原型意义,引申开去重点论述女性与鸟类相互融通的关系中体现出了人与自然的共同诉求,以及女性和自然因被压迫被损害的共同命运而产生的紧密连接。第三章论述威廉斯对于人类与自然和谐关系的探索。首先通过作者在传统的二元对立思想即自然与文化的对立、男性与女性的对立这一问题上体现出的矛盾倾向进行挖掘和阐述,分析摩门信仰与作者独特地域观等因素对作品的影响,解读威廉斯在自然与女性关系上对于传统的继承。其次从作品中提及的两首关键诗歌入手,结合“生命共同体”概念解析家园意象的构建,解读威廉斯在自然与女性关系上对于传统的创新。最后通过对作者多次倡导的以自然故事来疗愈人与自然、土地、环境的关系这一方式在作品中的具体呈现手法的分析,彰显作者的生态关怀,以期通过故事更好地让人类关注人与自然、地方的关系。全文最后一部分是结语,本文认为即使威廉斯在女性与自然的关系上呈现出了矛盾倾向,但是其对于统治逻辑下受压迫群体的关注是值得被重视的,于文学艺术而言,反抗二元对立及其统治逻辑真正能做的是创造出优秀的作品。

著录项

  • 作者

    刘钰;

  • 作者单位

    上海师范大学;

  • 授予单位 上海师范大学;
  • 学科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陈红;
  • 年度 2019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 关键词

    原型批评; 生态批评;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