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鉴赏判断与道德——康德美学中“美是道德的象征”命题研究
【6h】

鉴赏判断与道德——康德美学中“美是道德的象征”命题研究

代理获取

摘要

关于美和善(道德)之间的关系,一直是西方哲学史上非常重要的话题,康德在《判断力批判》中多次论及美与道德的关联,并在审美判断力的辩证论中得出“美是道德的象征”的命题。“美是道德的象征”体现了康德批判哲学体系的建构理想,审美的最终归宿是走向道德。由于这一命题的提出有其特定的理论背景,因此本文首先分析了康德美善关系论的理论背景,包括美善一体论的历史渊源和十七十八世纪启蒙哲学家们的观点。
  康德对美善关系的思考更是促成了“美是道德的象征”命题的产生。但在阐述美与道德的关联之前,康德首先确立了美的独立性,这在哲学史上是第一次赋予美以独立价值。康德从质、量、关系、模态四个契机为美划出一个独立领域。他认为,美是不带任何利害的愉悦,具有无概念的普遍性和无目的的合目的性,以及基于共通感的审美的必然性。随后,康德又通过“合目的性”这一道潜在的桥梁,经过“分析”和“辩证”,将“美”在不为人意识之中指向了自由即“道德”这一终极目的,最终使美与道德联系在一起。
  在论述美与道德的结合何以可能之前,本文分析了在康德那里,美与善结合的大前提,即自然向人生成。在这个过程中,不得不提卢梭对康德的影响,正是在卢梭纠正了康德的盲目偏见之后,康德才开始重视“人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将自然和道德联系在一起,继而完成了自然和自由的统一。
  在古代哲学中,作为两种基本价值的美和善,几乎是彼此不分的;而到了近代哲学,美善自成一体,是两种并列的价值;直到现代哲学中,它们又被期望重新统一起来,人们普遍持有美善统一的观念。因此,寻觅它们统一的依据就得另辟路径,这也是康德所努力寻找的。美与道德的结合在《判断力批判》一书中从两条途径得以体现,一是审美判断力批判与道德,一是目的论与道德,二者缺一不可。其中在审美判断论中,本文从三个环节进行论述:在美的形态中,依附美的极致——美的理想因只能依靠“人”的形象表达道德性而走向道德;崇高则由以道德情感为基础和道德同样的“敬重的情感”而向道德作更进一步的过渡。目的论判断则是论证了人是最终目的,全部自然都是在目的论上从属于这个最终目的的,继而导出道德这个终极目的。至此,美成为道德的象征,并最终将知性和理性、自然和自由连接起来。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