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布鲁纳教育思想转型研究——以《心灵探寻》、《赞颂分歧》的解读为中心
【6h】

布鲁纳教育思想转型研究——以《心灵探寻》、《赞颂分歧》的解读为中心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导言 布鲁纳教育思想转型研究的起点

第一章 布鲁纳教育思想历程回顾

1.1 布鲁纳学术研究历程

1.1.1 布鲁纳生平介绍

1.1.2 布鲁纳学术研究年表

1.2 以《教育过程》为标志的布鲁纳前期教育学思想

1.3 以《教育文化》为标志的布鲁纳后期教育学思想

1.4 近期国内关于布鲁纳教育思想转型研究之概要

1.4.1 布鲁纳论著的引介及翻译现状

1.4.2 关于布鲁纳的文化心理学转向

1.4.3 关于自我的形成及故事论

1.4.4 关于新自我观的教育意义

第二章《心灵探寻》:自传叙事中呈现的思想转型

2.1 《心灵探寻》结构与内容

2.1.1 《心灵探寻》的写作背景及研究意义

2.1.2 《心灵探寻》的结构与基本内容

2.2 《心灵探寻》第一部分:自传叙事与发展问题

2.2.1 对发展问题的认识:个体发展故事的不可预测性

2.2.2 个体发展故事不可预测性的表现

2.3 《心灵探寻》第二部分:自传叙事与认知科学研究

2.3.1 “世界3”:心理学研究经历的三个层次

2.3.2 “转向心灵”:认知科学研究的若干事件

2.4 《心灵探寻》第二部分:对课程改革运动的回顾与评价

2.4.1 关于遗传与文化问题的基本立场

2.4.2 “物理科学研究委员会”的课程理念

2.4.3 重新确认《教育过程》中的三个重要论点

2.4.4 “漂亮的失败”:对课程改革运动失败的反思

2.5 从《心灵探寻》看布鲁纳教育思想的转型

第三章 《赞颂分歧》:对皮亚杰/维果茨基的评价所反映的思想转型

3.1 《赞颂分歧》的历史背景、结构与内容

3.2 《赞颂分歧》中对皮亚杰、维果茨基的分析

3.2.1 布鲁纳对皮亚杰和维果茨基理论的评述

3.2.2 皮亚杰与维果茨基理论的关系:不能调和的两种世界观与方法论

3.2.3 另一种诠释世界的方法:故事论

3.3 辨析皮亚杰、维果茨基理论在教育学上的意义

第四章 布鲁纳的转型对中国课程与教学论研究的影响

4.1 基于文化观、故事论等思想的布氏教育思想的意义

4.2布鲁纳思想转型对中国课程教学论研究走向的影响

参考文献

致谢

声明

展开▼

摘要

布鲁纳(Jerome S. Bruner)既是一位著名的心理学家也是一位在教育界颇具影响力的重要人物。他在二十世纪60到70年代提出的教育理论直接影响了当时世界各地的教育,这一教育理论集中体现在1960年出版的《教育过程(The Process of Education)》一书中。直到今天,这一套教育理论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但布鲁纳80年代之后提出的教育观点,也就是主要收录在1996年出版的《教育文化(The Culture of Education)》一书中的教育理论与布氏早期教育理论相比较为难解,也是布鲁纳教育思想转变的体现。现阶段,我国教育学研究对布鲁纳后期教育理论的引介和研究相对不足。
  本文旨在研究布鲁纳这一历史性的教育思想转变的某些表现。首先,本文通过对布鲁纳的生平经历以及布氏前期和后期著作的介绍和对比,简单介绍布鲁纳教育思想的大致转变历程。接下来的一章重点介绍布鲁纳于1984年出版的自传《心灵探寻(In Search of Mind:Essays in Autobiography)》的具体内容,通过布氏对自己生平和学术研究经历的回顾,寻找其教育思想转变的背景和线索,以便我们更好的了解布鲁纳后期教育理念。第三章着重讨论布鲁纳教育思想转变的另外一篇重要论著《赞颂分歧(Celebrating Divergence:Piaget and Vygotsky)》,试图通过布鲁纳对皮亚杰和维果茨基在儿童发展理论上分歧的评价,解读布鲁纳后期教育思想的基本立场。最后本文将讨论我国现阶段对布鲁纳后期教育思想研究要点及深入研究布氏教育思想转型对我国教育、尤其是课程与教学论专业的意义。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