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健身跑对不同年龄段中年男性双侧下肢骨密度和身体成分影响的研究
【6h】

健身跑对不同年龄段中年男性双侧下肢骨密度和身体成分影响的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1前言

2国内外研究现状

2.1中年人群的骨密度、身体成分的研究

2.1.1骨密度相关概念及影响因素

2.1.2身体成分相关概念及影响因素

2.2运动对人体骨、身体成分的影响

2.2.1运动对骨形态结构的影响

2.2.2运动对骨显微结构的影响

2.2.3运动对骨密度的影响

2.2.4运动对身体成分的影响

2.3不同运动对人体骨密度、身体成分的影响

2.3.1力量训练对人体骨密度和身体成分的影响

2.3.2冲击性练习对骨密度和身体成分的影响

2.3.3耐力性练习对骨密度和身体成分的影响

3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3.1研究对象

3.2研究方法

3.2.1 文献资料法

3.2.2实验法

3.2.3数理统计法

4研究结果

4.1健身跑对所有受试者骨密度和身体成分的影响

4.2健身跑对45—49岁受试者骨密度和身体成分的影响

4.3健身跑对50—54岁受试者骨密度和身体成分的影响

4.4健身跑对55—59岁受试者骨密度和身体成分的影响

4.5健身跑对三组不同受试者骨密度和身体的影响

5分析与讨论

5.1健身跑对中年男性双侧下肢骨密度的影响分析

5.2健身跑对中年男性体重指数(BMI)的影响分析

5.3健身跑对中年男性身体成分的影响分析

5.4健身跑对3组不同年龄段受试者的影响

6结论与建议

展开▼

摘要

目的:以32名中年男性作为研究对象,通过16周健身跑运动对中年男性的双侧下肢骨密度和身体成分的变化规律。为广大的低骨密度、肥胖、身体成分不合理的人群,提供健身方案。通过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探讨分析健身跑运动对中年男性身体健康的影响,为提高我国中年男性体质健康水平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从初选50名中年男性中,经过健康排查后挑选符合条件的32名男性作为研究对象,对该人群进行16周健身跑运动。观察运动干预对中年男性下肢双侧骨密度和身体成分相关指标的影响。选用体重指数(BMI)、骨密度(BMD)、骨矿含量(BMC)、肌肉含量(SLBM)、脂肪含量(FM)、去脂体重(FFM)和脂肪百分比(PBF)等多个指标进行运动干预前后比较。运动强度:根据 GXT测试,判定纳入受试者的通气无氧阈(AT)。确定75%,85%,95%和100%AT对应的心率(HR)作为运动强度,各阶段以相应运动强度进行运动。各个指标的测试结果以平均数±标准差(-x±s)表示,运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组内实验前后的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P<0.05为有显著性差异,P<0.01为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结果:(1)经过16周的健身跑运动45—49岁的中年男性 BMD、BMC、SLBM和FFM比运动前有显著提高(P﹤0.05),FM和PBF的值比16周运动前减少,差异非常显著(P﹤0.01)。BMI也有一定的减少但差异不显著。(2)50—54岁受试者进行16周的运动干预后BMD和BMC的值比运动前有显著提高(P﹤0.05),FM和PBF呈下降趋势,并且差异显著(P﹤0.05)。FFM的值比16周运动前有一定的增加,BMI比16周运动前有所减少,FFM和BMI的值运动前后没有差异性。(3)55—59岁受试者BMD、BMC、SLBM、FFM经过16周健身跑运动干预后呈上升趋势,其中BMD存在显著差异,经过16周的训练后BMI、FM、PBF的值呈下降趋势,FM和PBF差异非常显著(P﹤0.01)。(4)经过16周的健身跑运动后45—49岁的受试者骨密度、骨矿含量和肌肉含量的变化值比50—54岁和55—59岁受试者的变化值明显,3组间体重指数、脂肪含量的变化值没有差异性。
  结论:(1)16周的健身跑运动后中年男性下肢骨密度和骨矿含量的值都有提高,说明16周的健身跑运动有利于增加中年男性下肢的骨密度和骨矿含量。(2)16周的健身跑运动后中年男性的肌肉含量、去脂体重的含量均有增加,而脂肪含量呈下降趋势,16周的健身跑运动改善了中年男性下肢身体成分。(3)16周的健身跑运动后,三个年龄段中45—49岁中年男性下肢的骨密度、骨矿含量和肌肉含量提高最多,说明本文的健身方案对45—49岁受试者的健身效果优于50—54岁和55—59岁的受试者。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