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申遗”对马堤吹腔的影响
【6h】

“申遗”对马堤吹腔的影响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绪论

一、关键(名)词解释

二、选题缘由

三、国内相关课题研究情况

四、研究目的和意义

五、研究方法和框架

第一章 马堤吹腔的社会历史文化背景与音乐特点

1.1 马堤吹腔的生存背景及历史发展

1.2 马堤吹腔的音乐特点

第二章 马堤吹腔的“申遗”

2.1 马堤吹腔申遗的目的

2.2 传承人的确立及传承谱系

2.3 为申遗所做的准备及所提出的保护措施

第三章 “申遗”前后马堤吹腔状况的呈现及对比

3.1 “申遗”前的生存状态

3.2 “申遗”后的生存状态

3.3 “申遗”后马堤吹腔的变化

第四章 对“申遗”行为的价值判断

4.1 “申遗”对马堤吹腔的积极影响

4.2 “申遗”后马堤吹腔仍存在的问题

4.3 对马堤吹腔保护的建议

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展开▼

摘要

位于山东省夏津县的马堤村,受到运河文化的影响,从明清时期至今仍就延续着吹腔的演出,至今已有170余年,村民习惯将这种演出称为马堤吹腔。马堤吹腔剧团的演出深受当地村民的喜爱;随着国家大力支持和保护民间传统的文化的传承和发展,2008年马堤吹腔被评为山东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马堤吹腔演出也越来越受到当地政府、学者和媒体的关注。
   21世纪以来,国家越来越重视对那些濒临灭绝的传统文化进行保护,全国各地都在开展对传统文化的普查和“申遗”工作。申遗对传统文化具有怎样的影响?在申遗成功过后,对传统文化的保护效果如何?申遗工作要如何开展才能为传统民间艺术提供更好的发展空间,这也符合政府开展挽救濒临消失的传统艺术瑰宝的初衷。
   本文从马堤吹腔的生存和传承发展出发,以“申遗”这一重要事件为突破口,笔者通过对资料的查阅和多次实地调查与分析,对马堤吹腔“申遗”前后生存和发展状况进行对比。进而解读申遗后,马堤吹腔由原来纯粹的传统业余民间艺术,变身为当地的文化象征,产生了哪些新变化和新特点。进而呈现当地文化局为保护传统民间艺术“马堤吹腔”所开展的工作和采取的措施。笔者希图以一个“局外人”的视角来客观的观察,并深入分析申遗的过程对传统民间艺术“马堤吹腔”带来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如何尽可能的避免或者转化消极影响,为传统民间艺术的发展创造更好的发展空间,也是笔者想通过本文试图解决的问题,并为其他传统曲艺生存和发展提供借鉴意义。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