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中小学班主任的情感素质研究
【6h】

中小学班主任的情感素质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引言

一、文献综述

1 情感素质

1.1 素质

1.2 心理素质

1.3 情感素质

2 教师情感素质

2.1 教师素质

2.2 教师心理素质

2.3 教师的情绪与情感

3 班主任情感素质

3.1 关于研究对象--班主任

3.2 班主任的专业素质

3.3 班主任的心理素质

3.4 班主任的情感素质

二、本研究的基本框架

1 问题的提出与假设

2 研究的目标与内容

3 研究的路线与方法

4 研究的意义与创新

三、中小学班主任情感素质的理论研究

1 中小学班主任情感素质的内涵

2 中小学班主任情感素质的结构

3 中小学班主任情感素质的特点

3.1 班主任情感素质是先天性与后天性的统一

3.2 班主任情感素质是自然性与社会性的统一

3.3 班主任情感素质是稳定性与可塑性的统一

3.4 班主任情感素质是内隐性与外显性的统一

3.5 班主任情感素质是共同性与差异性的统一

四、中小学班主任情感素质问卷的编制研究

1 引言

2 方法

3 结果

3.1 开放式调查

3.2 词语评定调查

3.3 初始问卷编制与试测

3.4 探索性分析

3.5 验证性分析

4 讨论

4.1 问卷的结构分析

4.2 问卷信效度分析

5 结论

五、中小学班主任情感素质现状的调查研究

1 引言

2 方法

3 结果

3.1 中小学班主任情感素质的总体状况

3.2 中小学班主任情感素质的性别差异

3.3 中小学班主任情感素质的学段差异

3.4 中小学班主任情感素质的学科差异

3.5 中小学班主任情感素质的教龄差异

3.6 中小学班主任情感素质的岗龄差异

3.7 中小学班主任情感素质的学历差异

3.8 中小学班主任情感素质的职称差异

3.9 中小学班主任情感素质在各变量上的交互影响

4 讨论

4.1 总体状况

4.2 差异比较

4.3 交互影响

5 结论

六、中小学班主任情感素质影响因素的多水平研究

1 引言

2 方法

3 结果

3.1 描述统计量

3.2 零模型估计

3.3 水平1变量的影响结果

3.4 水平2变量的影响结果

4 讨论

4.1 个体变量的影响

4.2 学校变量的影响

5 结论

七、中小学班主任情感素质的实验研究(一)

1 引言

2 方法

3 结果

3.1 故事与基线之间的差异

3.2 三类故事之间的差异

3.3 情感素质与三类故事之间的交互作用

4 讨论

4.1 实验材料的有效性及实验程序的合理性

4.2 情景故事引起的生理反应差异

4.3 不同情感素质班主任对情景故事的反应

5 结论

八、中小学班主任情感素质的实验研究(二)

1 引言

2 方法

3 结果

3.1 独立样本的干预效果

3.2 配对样本的干预效果

4 讨论

4.1 实验干预的独立样本分析

4.2 实验干预的配对样本分析

5 结论

九、总结与展望

1 总讨论

2 总结论

3 研究反思

4 教育启示

5 研究展望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展开▼

摘要

班主任是中小学的一个重要教育角色,其工作与学校教学质量提升、学生全面发展、办学特色彰显等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特别是在新时期,班主任工作更是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教育部文件指出,班主任工作应该视为主业。因此,如何保障和提升班主任的专业素质就成为学界研究和教育实践共同关注的问题。但以往的研究与实践主要侧重于班主任的认知技能培养,忽视或缺乏班主任的情感素质提升。中小学班主任的情感素质是指其在任职前后多种因素的影响下,经班主任工作实践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基本的,与班主任工作特点相应的、积极的情感心理特征。它在班主任专业素质中占有重要地位,甚至具有基础性与核心性地位。然而这方面的研究以往十分匮乏,特别是缺少相关的实证研究。所以,对中小学班主任的情感素质开展系统的包括实证在内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重大的现实意义。
   本文以这一现实问题为基点,以学术创新为目标,以扎实的研究过程和有效的研究方法为根本,对中小学班主任情感素质开展了理论指导下的系列实证研究。研究中注重两个“结合”和体现三个“统一”:研究方法上的逻辑推演与实践归纳相结合,理论研究与实证研究相结合;研究过程中的继承与创新相统一,科学研究与实践应用相统一,知识掌握与素养提升相统一。
   研究工作主要体现在以下六个方面:
   1.旨在理论建构的思辨研究。在搜集、学习大量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对中小学班主任情感素质的内涵、结构、特点进行了理论阐述。
   2.旨在工具开发的问卷编制研究。按照测量学的要求,通过严格的程序和规范的操作,编制了国内首份《中小学班主任情感素质问卷》。
   3.旨在现状了解的调查研究。以《中小学班丰任情感素质问卷》为工具,对上海地区54所中小学的1576名班主任的情感素质进行了调查。
   4.旨在成因探索的多水平研究。以自编、改编的问卷为研究工具,运用多层线性模型(HLM)方法,对中小学班主任情感素质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多水平分析。
   5.旨在作用探究的电生理研究。运用生物反馈仪,以自编的情景故事为刺激材料,对中小学班主任的情感素质从电生理学方面进行了实验室研究。
   6.旨在实践改善的干预性研究。以四个学校的班主任为对象,进行了一个学期的现场实验研究,考察了中小学班主任情感素质干预提升的可行性。
   从心理学视角对班主任情感素质所进行的上述系列研究,不但拓展了已有研究领域,而且取得了开创性问卷编制及其它实证研究成果,对于认识、把握、提升班主任情感素质,进而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具有重要价值。
   具体而言,本文通过研究得到如下的结论:
   1.中小学班主任的情感素质具有立体、层次结构,呈现出自然性与社会性相统一、稳定性与可塑性相统一等多方面的特点。
   2.编制的《中小学班主任情感素质问卷》具有良好的信效度指标,可以作为测查中小学班主任情感素质的有效工具。
   3.中小学班主任情感素质的现状总体尚可,但仍需提高。中小学班主任情感素质在性别、任教学段、所任学科、教龄、职称、学历、担任班主任时间长短上存在着显著差异。中小学班主任的总情感素质、道德情感、理智情感、人际情感、生活情感、情感能力在性别与教龄上存在显著的交互作用。
   4.多水平模型分析表明,班主任自身人格特点、家庭态度、读书状况、教师生活满意度对班主任情感素质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教师关系、领导风格对不同学校班主任的情感素质差异具有预测作用,学校声誉对于教师变量与班主任情感素质之间的关系具有不同影响。
   5.实验室研究表明,情感素质与情景故事在血容量振动幅度这一生理指标上的交互作用达到显著水平,进而说明,班_丰任情感素质对其在情景故事上的反应具有一定影响,。
   6.中小学班主任的情感素质可以通过干预得到有效提升,以团体研修及个别指导的方式实施的情感陶冶、情绪辅导等措施是有效的干预手段。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