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V过来”的句法语义分析及“过来”的虚化探索
【6h】

“V过来”的句法语义分析及“过来”的虚化探索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第一章绪论

1.1课题研究的意义

1.2需要说明的问题

1.3研究状况的简介

1.3.1对趋向补语的研究

1.3.2对“V过来”的个案研究

1.4理论、方法及语料来源

1.4.1解决问题拟采用的理论、方法

1.4.2语料来源

第二章“V过来”的句法语义分析

2.1 Langacker的“过程”理论

2.2“V过来”中“过来”的语义分类及其标准

2.2.1以往的意义分类

2.2.2本文的分类

2.2.3语义分类的句法标准

2.3.“V”与“过来”的句法语义特征

2.3.1郭锐确定动词过程结构的六条标准

2.3.2“V”的语义特征

2.3.3“过来”的语义特征

2.4小结

第三章 “V过来”的句型构式描写

3.1.“V过来”所在句式表示通过动作使人或事物发生空间位移

3.1.1施事位移类

3.1.2伴随位移类

3.1.3受事位移类

3.1.4抽象位移类

小结

3.2“V过来”所在句式表示时间“位移”

3.3“V过来”所在句式表示状态“位移”

3.3.1主观状态位移类

3.3.2客观状态位移类

小结

3.4小结

第四章“过来”的虚化历程初探

4.1“过来”的形成

4.2“过来”的虚化历程

4.2.1宋代——分离式动补结构“VO过来”的出现

4.2.2元代——“VO过来”和“V过来”的并存

4.2.3明代——“V过来”的融合

4.2.4清代——“V过来”的成熟发展

4.3“过来”虚化的动因

4.3.1认知动因——隐喻

4.3.2心理动因——主观化

4.3.3语义动因——原型特征

4.4造成“V过来”融合度较低的原因

4.4.1补语音节数对其融合的影响

4.4.2事件终结点对其融合的影响

4.4.3“过来”动作意向对其融合的影响

4.5小结

第五章“过来”“过去”的对比分析

5.1“过来”“过去”形式上的对称

5.2“过来”“过去”使用上的对称与不对称

5.2.1“对称”和“不对称”

5.2.2空间参照下的“过来”“过去”的用法

5.2.3时间参照下的“过来”“过去”的用法

5.2.4主观参照下的“过来”“过去”的用法

5.3“V+过来/过去”还有两种特殊的可能式

5.4“V+过来/过去”结构的歧义和相关问题

5.5小结

结语

主要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展开▼

摘要

本文以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较高的“V过来”为研究对象,研究内容包括“V过来”的语义分析、句法分析、语法化分析及比较分析。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本文首先对“V过来”结构的共时平面进行全面的描写,把动词后的“过来”分为空间位移义、状态位移义和时间位移义,并用动词的“过程”理论区分了动词后“过来”所表示的几种意义。在对“V过来”结构进行语义分析时,遵循形式和内容相结合的原则,找出“V过来”结构隐性的语义内容和显性的句法结构之间的对应关系。通过对“V过来”中“过来”的语义特征的分析和能进入“V过来”结构的V的分析,力图找出“V过来”表示不同语义时形式上的标志。因此,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 接着本文对“V过来”的句型特点和“V过来”所在句式进行分析。我们从归纳句式的意义入手,对“V过来”所在句式进行分类。在分类的同时,我们找出了一些形式特征,使得每个类在形式上都有所区别,做到了形式和意义相互验证,从而进一步考察了“V过来”结构中“过来”的性质和意义。 同时本文从历时的角度入手,运用语法化的研究方法,探讨了“V过来”结构产生和发展演变的规律,接着描写了“V过来”结构中“过来”的意义由实到虚的发展的过程,并尝试从认知动因、语义动因等方面对“过来”的虚化动因和虚化限制动因加以分析。我们认为“过来”正处于虚化的中间阶段,“V过来”的语法化程度尚不高。 最后本文对“V过来”结构中与“过来”意义相关的“过去”进行比较。我们认为在表示基本义的空间位移和时间“位移”义时,“过来”/“过去”大多存在着对称形式的用法。而在表示引申意义的状态变化义时,“过来”/“过去”的用法是不对称的。

著录项

  • 作者

    张慧;

  • 作者单位

    上海师范大学;

  • 授予单位 上海师范大学;
  • 学科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吴为善;
  • 年度 2009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现代汉语;句法;
  • 关键词

    现代汉语; 语义特征; 引申意义;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