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煤及煤燃烧中痕量元素砷、溴、碘的分布研究
【6h】

煤及煤燃烧中痕量元素砷、溴、碘的分布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第一章前言

1.1研究背景

1.1.1煤的产量及应用情况

1.1.2煤中微量元素研究概况

1.1.3煤中砷、溴、碘研究概况

1.1.4煤燃烧中砷、溴、碘研究概况

1.1.5煤中砷、溴、碘分析方法研究概况

1.2微波消解技术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

1.2.1微波消解

1.2.2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

1.3本文研究内容

第二章微波消解ICP-MS同时测定煤、焦中砷、溴、碘研究

2.1实验部分

2.1.1实验仪器及试剂

2.2实验方法

2.3实验结果与讨论

2.3.1消解体系选择

2.3.2仪器条件优化

2.3.2酸、水的纯化

2.3.3酸体系下的砷溴碘校正曲线

2.3.4空白的监控

2.3.5元素损失的问题

2.3.6硝酸介质浓度的确定

2.3.7其它酸试剂的影响

2.3.8内标元素的选择

2.3.9元素测定干扰及消除

2.3.10 Br、I价态对质谱信号的影响

2.3.11溶液加热与催化剂试验

2.3.12 Br、I的记忆效应及消除

2.3.13精密度、检出限

2.3.14样品分析与回收率

2.3.15实际样品的分析

2.4本章小结

第三章煤燃烧痕量元素砷、溴、碘的分布与释放控制研究

3.1实验仪器、试剂及装置图

3.1.1实验仪器及参数

3.1.2实验试剂

3.1.3实验装置图

3.2实验方法

3.3结果与讨论

3.3.1碱性体系下的砷溴碘校正曲线

3.3.2内标元素的确立

3.3.3元素损失的问题

3.3.4吸收液的选择

3.3.5温度、流量和时间对痕量元素As、Br、I释放率的影响

3.3.6渣的测定

3.3.7煤燃烧后痕量元素As、Br、I的分布

3.3.8固体添加剂对痕量元素As、Br、I释放控制的试验

3.4本章小结

第四章讨论与结论

4.1讨论

4.1.1本研究的创新之处

4.2结论

4.2.1微波消解ICP-MS同时测定煤、焦中砷、溴、碘

4.2.2煤燃烧痕量元素砷、溴、碘的分布与释放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论文发表情况

展开▼

摘要

燃煤过程中产生的痕量元素会对人类和环境造成很大的破坏作用,越来越受到国内外众多学者的关注。但是由于痕量元素含量少检测难度大等原因,对于煤及其燃烧过程中痕量元素的测定、分布等方面的研究一直进展缓慢。本文以煤中的典型易挥发痕量元素As,Br、I作为研究对象,建立了同时测定煤中痕量元素砷、溴、碘的方法,通过模拟煤的燃烧对元素的分布及释放控制做了一些初探性的研究。论文主要内容如下: (1)采用硝酸-氢氟酸-过氧化氢混合酸体系,高温密闭微波技术快速消解了不同国家的煤、焦样品,建立了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同时测定煤、焦中微量As、Br、I元素的方法。考察了HN03介质及其它酸对被测元素的影响。筛选出了强氧化剂过硫酸钠可将不同低价态的溴、碘氧化成稳定高价态,解决了因价态不同引起的ICP-MS测定中信号强、波动大且无规则性的问题。加入Ag+可加快氧化速度。用中性混合洗液充分清洗后,可有效降低卤素的高记忆效应。本方法简便快速,方法检出限低(0.1-5.0ng/mL),精密度好(1.5%-12.0%),回收率在80%-106.7%范围,结果满意。 (2)通过大量地室内模拟煤燃烧实验,筛选出了最佳气相吸收液,加入EDTA解决了碱体系下内标In的信号强度极不稳定的问题。分析了各种燃烧条件(燃烧时间、气体流量、温度)对痕量元素As、Br、I释放率的影响。通过微波消解和ICP-MS对燃烧产生后收集的气、灰和渣分析进行测定,探讨了As、Br、I的分布,结果表明燃烧法与微波消解测定煤中As、Br、I含量结果一致。并研究了添加剂碳酸钠等对As、Br、I元素捕捉效果。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