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城市发展走廊地区骨干公交线网特征分析方法研究——以安徽省芜湖市为例
【6h】

城市发展走廊地区骨干公交线网特征分析方法研究——以安徽省芜湖市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第一章 总论

1.1 概述

1.2 文章结构

1.3 相关对象概念的界定与研究范围

1.3.1 相关对象概念的界定

1.3.2 研究范围

1.4 研究意义

1.5 论文研究的手段与框架

1.5.1 课题选定的依据

1.5.2 论文的研究分析的手段及工具

1.5.3 论文的研究框架

第二章 相关理论与文献综述

2.1 围绕城市发展走廊地区的研究

2.1.1 国外研究动态

2.1.2 国内研究动态

2.2 围绕城市公共交通发展的研究

2.2.1 国外研究动态

2.2.2 国内研究动态

2.3 围绕公交线网规划的研究

2.3.1 国外研究动态

2.3.2 国内研究动态

2.4 围绕城市空间拓扑网络分析方法的研究

2.5 小结

第三章 城市发展走廊地区骨干公交线网的特征分析方法

3.1 城市发展走廊特征研究

3.1.1 走廊地区空间发展特征

3.1.2 走廊地区与骨干公交线网的互动发展特征

3.1.3 轴向发展地区公交走廊线路的鉴别与选择

3.1.4 小结

3.2 走廊地区骨干公交线网的特征分析方法研究

3.2.1 线网分析主线及思路

3.2.2 线网特征分析的手段及方法选取

3.2.3 线网特征分析的层次与主要方面

3.3 基于空间句法的网络换乘拓扑分析方法

3.3.1 空间句法分析的优势

3.3.2 空间句法的主要技术名词解释

3.3.3 空间句法基本原理与分析方法的优化

3.3.4 空间句法研究分析的具体操作步骤

第四章 实例研究—芜湖市走廊地区骨干公交线网特征分析

4.1 城市发展背景

4.2 芜湖市空间结构发展特征分析

4.3 骨干公交线网的布局特征分析

4.3.1 骨干公交线路网络分析样本的选取

4.3.2 骨干公交网络的布局特征

4.3.3 骨干公交网络的客流分布特征

4.3.4 公交走廊的发展特征分析

4.4 骨干公交线网的服务覆盖特征分析

4.4.1 骨干公交网络300、500米的覆盖特征分析

4.4.2 公交走廊线路500米的覆盖特征分析

4.5 骨干公交线网及站点的关系特征分析

4.5.1 典型公交站点的选取

4.5.2 骨干公交线网及站点换乘可达性指标特征分析和公交走廊的鉴别

4.5.3 公交走廊与各类型站点的换乘接驳特征分析

4.6 典型公交站点客流影响关系特征分析

第五章 走廊地区骨干公交线网的规划建议及探讨

5.1 走廊地区空间发展与骨干公交的宏观规划发展层面

5.2 轴向发展地区公交走廊及骨干公交线网的规划发展层面

5.3 公交走廊站点地区用地的协调规划层面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论文研究分析成果的回顾

6.2 研究分析方法的运用及展望

6.3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A 空间句法现有软件及版本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展开▼

摘要

本文旨在探析城市发展走廊地区骨干公交线网的布局结构特征及分析方法,以期更好地推动公交优先和开发导向规划,充分发挥城市骨干公交线网在公共交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论文首先对相关理论加以归纳总结,提出发展走廊地区骨干公交线网特征分析的理论框架。进而以芜湖市进行实例研究,分析主要对骨干公交线网、站点的换乘可达性、接驳组织特征以及走廊地区的空间发展与沿线典型站点客流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与规律进行研究。最后,初步提出城市发展走廊地区与骨干公交线网规划建设的原则及建议,以便为今后城市和公共交通的整体规划和有序协同发展提供一定参考。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
   1、以城市走廊地区空间发展特征、骨干公交线网(包括公交走廊)及沿线典型站点为研究对象,构建理论分析研究框架。
   2、理论分析框架的实例运用,首先从规划指标分析入手,探讨了芜湖城市发展走廊地区空间演进、骨干公交线网及公交走廊布局的互动发展特征及规律。
   3、运用空间句法理论,对芜湖市骨干公交线网与典型站点的换乘可达性指标进行了研究。继而,在对不同线路及站点换乘可达性指标的空间分布特征研究的基础上,对潜在的公交走廊线路进行了鉴别。同时分析也发现了公交走廊与接驳线路在线网组织模式上特点。
   4、再次,分析从公交走廊地区发展与沿线典型站点客流变化的互动规律出发,对公交走廊典型站点的换乘可达性、站点周边地区居住就业特征与客流集散量进行了多元线性回归,初步找到了其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及规律。
   5、对分析成果进行回顾和总结,初步提出了城市发展走廊地区骨干公交线网的规划发展建议,以供规划决策参考。
   6、最后,对论文尚存的问题和进一步需要开展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