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从指令型管理走向服务型管理——试论城市规划管理的模式转变及改革路径
【6h】

从指令型管理走向服务型管理——试论城市规划管理的模式转变及改革路径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论文说明:图表目录

声明

1引论

1.1研究目的

1.2理论工具及研究方法

1.2.1理论工具

1.2.2研究方法

1.3技术路线

1.4关键概念界定

2城市规划管理理论及发展趋势

2.1指令型城市规划渐行渐远

2.1.1近期规划与战略规划的博弈

2.1.2“都市圈”发展中的利益之争

2.2营销型城市规划逐渐偏航

2.2.1全球化、经营城市、城市竞争、企业家城市

2.2.2“城中村”、“边缘村”、“城市灰色区”

2.3服务型城市规划呼之欲出

2.3.1社区管理呼唤管治理念

2.3.2规划模式的法制化

2.3.3规划师的角色定位

2.4小结

3从指令型管理到服务型管理的城市规划管理模式

3.1我国城市规划管理工作的现状

3.1.1案例分析

3.1.2现状模式的缺陷

3.2从指令型规划模式到服务型规划模式

3.3改革路径

3.3.1城市规划的改革

3.3.2公共管理的改革

4城市规划利益相关者的角色定位

4.1政府——从干预者走向服务者

4.1.1规划决策

4.1.2规划实施

4.1.3规划引导

4.1.4规划控制

4.1.5小结

4.2专家——理性规划的守夜人

4.2.1制度比较

4.2.2群体分析

4.2.3案例分析

4.2.4小结

4.3开发商——受制约的理性经济人

4.3.1“关系”的经济学解释

4.3.2对“开发商”的引导和控制

4.3.3小结

4.4公众——理性、平等的对话者

4.4.1公众本位的规划法思想

4.4.2公众参与的规划实施机制

4.4.3对公众参与的引导

5结论

5.1主要研究及创新点

5.2问题界定

5.3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MPA在读期间发表的论文

展开▼

摘要

城市规划是公共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转型社会的种种矛盾也深刻体现在规划管理工作中。本研究的目的是深入分析城市规划中的复杂关系和不合理状况,为城市规划的改革和公共管理的改革提出建议。 本研究根据目前城市规划领域的理论研究,结合工作实践经验,认为:目前城市规划中的矛盾和问题都可以归结为利益冲突。为了更好地分析这种利益冲突,引入政治学概念“利益集团”和经济学概念“利益相关者”,借助利益相关者分析模型,深入分析了“政府”、“专家”、“开发商”、“公众”四者所处的不同地位和错位关系及其根源;提出目前我国城市规划管理乃至公共管理领域的制度缺陷和政府在行政价值观、伦理观上的偏差;提出科学、理性、公平、以公共利益为导向的城市规划管理新模式,并提出一些改革的具体措施。最后从城市规划的角度提出我国公共管理从指令型管理走向服务型管理中的几点需求。 本研究根据公共管理理论的发展趋势,分析了城市规划管理中与之对应的三个阶段的特征,提出服务型规划管理的理念。在规划的指导思想上,应当从计划导向、政绩导向转变为公共利益为导向;在规划方式上,应当从一维的指令模式转向多维的参与模式;在规划的实施上,提倡政府由不当的行政干预转变为提供规范化的服务;并指出各利益相关者目前价值导向上的偏差,认为管治模式实行的社会基础还很薄弱。本研究在认同“城市规划本质回归是人的本质回归”基础上,认为当前各利益集团价值观上的问题是:政府官员以政绩为导向,注重个人私利,规划师职业道德缺失,公众关心私人利益胜过公共利益,提出以教育为本,用法制来规范,信息公开等多管齐下的改革途径。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