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旧住宅区更新改造中居民意愿研究——以上海市旧小区“平改坡”综合改造为例
【6h】

旧住宅区更新改造中居民意愿研究——以上海市旧小区“平改坡”综合改造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论文说明:图目录、表目录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及同济大学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第一章 绪论

1.1研究的缘起和背景

1.2研究的问题

1.3研究的目的

1.4技术路线

1.5研究的合理性

1.6研究概念框架

1.7研究结构安排(章节安排)

1.8研究范围和概念界定

第二章 国外相关理论和实践综述

2.1发达国家旧住宅区更新改造的经验

2.2更新改造规划指导理论

2.3关于居民的相关研究

2.4公众参与研究

第三章 国内相关理论和实践综述

3.1国内旧城更新改造研究

3.2社区研究

3.3居住空间研究

3.4居住区公建设施研究

3.5关于居民的相关研究

3.6居住区管理机构研究

3.7公众参与研究

3.8对国内研究的总结

第四章 上海旧住宅区改造的历史回顾

4.1上海市旧住宅区更新改造的历史阶段划分

4.2解放后至改革开放前上海旧住区改造的主要方式与特征

4.3改革开放至80年代末期上海旧住区改造的主要方式与特征

4.4 20世纪九十年代上海旧住宅区更新改造主要方式及特征概述

4.5 20世纪末期“新一轮旧区改造”政策的主要内容和特征

4.6上海市旧小区“平改坡”综合改造介绍

4.7对上海市旧住宅区改造历史的总结

第五章 实例的选择及居民意见的采集

5.1对上海市旧小区“平改坡”综合改造小区的选择

5.2问卷的设计及发放

5.3受访者总体状况描述

5.4居民对旧小区“平改坡”综合改造的总体看法

5.5小结

第六章 影响居民意愿的因素分析

6.1分析的结构

6.2实证分析之一:改造内容体现出的问题

6.3实证分析之二:影响居民对改造方式评价的因素分析

6.4实证分析之三:影响居民公众参与的因素分析

6.5实证分析之四:影响居民评价结果的因素分析

6.6实证分析之五:影响居民出资意愿的因素分析

6.7专业领域的影响:当前更新改造规划对居民意愿的影响

6.8内部发展压力的影响:当前中国社会转型对居民意愿的影响

6.9外部发展压力的影响:城市发展压力对居民意愿的影响

6.10总结

第七章 影响旧住宅区的发展趋势分析

7.1城市发展的宏观影响因素

7.2城市居住空间发展趋势分析

7.3旧住宅区更新改造指导理论的变化趋势

7.4旧住宅区改造方式的变化趋势

7.5旧住宅区的潜力及居民需求趋势

7.6旧住宅区居民需求的具体内容

7.7公众参与的趋势

7.8社区建设的趋势分析

第八章 对策研究

8.1宏观对策

8.2关于旧住宅区规划体系

8.3关于改造的内容

8.4关于改造的方式

8.5关于改造的公众参与

8.6关于改造的资金来源

第九章 结论与展望

附录一:“平改坡”和“平改坡”综合改造相关内容介绍

附录二:2004年上海市旧小区“平改坡”综合改造竣工项目汇总

附录三:上海市旧小区“平改坡”综合改造调查问卷

参考文献(中文部分)

参考文献(英文部分)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致谢

展开▼

摘要

旧住宅区的更新改造一直是城市规划领域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并且关于旧住宅区更新改造的研究与所处的社会发展背景紧密相关。进入21世纪,一方面我国政治、经济以及社会发展背景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政治上提出“创建和谐社会”、经济上提出“实现全面小康”、法律上提出“完善土地征用制度、健全社会保障制度”等一系列措施,这些变化体现了对人、特别是弱势群体的关怀以及注重社会均衡发展的未来趋势;另一方面,在旧住宅区的更新改造方面,出现了以上海市旧小区“平改坡”综合改造为代表的具有鲜明特色的旧住宅区更新改造活动。可以说,这种更新改造活动是社会发展背景以及政策方向变化在方式、手段上的一种体现,也体现了对城市中居住在旧住宅区当中广大居民的一种关怀。 既然是对人的关怀,那么居民对改造的评价就显得特别重要,因为居民是旧住宅区的使用者,是旧住宅区更新改造的受益者,他们最有发言权。因此本文研究的主要问题着眼于三点:首先检验上海市正在进行的旧小区“平改坡”综合改造在多大程度上体现了居民的意愿;其次找出影响旧住宅区更新改造当中影响居民意愿实现的因素;最后探讨如何改进当前的综合改造方式使得居民的意愿得到更加充分有效的表达。 论文首先对上海市旧住宅区更新改造的历史进行了简要的总结,指出上海市旧住宅区的改造规模在逐年加大、改造的内容已经开始从粗放型向细致型转变、改造方式从主要以大拆大建模式向综合的改造方式发展、政府的角色因为社会发展背景的变化有一个变化的过程、居民的角色向着受益者的角色回归。当前正在进行的上海市旧小区“平改坡”综合改造是上海市旧住宅区更新改造的转型的标志。 其次,论文通过实证研究的方式,初步检验了居民对旧小区“平改坡”综合改造的评价。论文在上海市2004年完成的38个旧小区“平改坡”综合改造试点小区当中选取6个作为研究对象,委托上海社科院社会调查队按照分层随机抽样的方式直接入户调查,共发放问卷600份。经过初步的统计分析发现旧住区居民的想法和需求与改造规划解决的问题产生一定偏差。 再次,论文通过实证研究和理论研究相结合的方式,找出影响居民意愿的因素。一方面论文通过进一步的数据分析和实证研究发现有三方面因素影响居民意愿。第一,更新改造的过程影响居民意愿的实现,居民对综合改造的有限了解、无法介入到过程中去、缺乏实质性的参与影响了居民对改造方式的认同、居住满意度的提高并影响居民的出资积极性,概括的说而当前更新改造活动还不能够有效的将居民融入到过程当中,在客观上影响了居民意愿的实现。第二,当前制度、政策的缺位影响居民意愿的实现。规范的缺失、标准的模糊以及相关配套政策的缺失在客观上阻碍了更新改造的进一步拓展,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技术手段的发挥,而且技术手段方面本身出现的不够细致的问题以及体现出的偏向美观的倾向同样阻碍了居民意愿的实现。第三,基层管理机构不够完善影响居民意愿的实现。传统的基层管理组织(如居委会)所处的困境、新兴的居民自治组织(如业主委员会)所表现出的萌芽状态使得它们无法有效的组织居民进行参与、代表居民进行意愿表达,使得居民意愿传达的途径受到限制,在客观上也影响了居民意愿的实现。另一方面,通过进行理论分析和背景研究,得出影响居民意愿的根本因素有三方面。第一是来自于城市规划专业领域的影响,社会转型的同时城市规划没有转型,当前用表现为第二阶段特征的促进经济发展的城市规划手段,去完成第三阶段的平衡各方利益、倾向弱势群体的任务,显然是无法完成的。第二是来自社会转型的影响。在我国经历由“强国家、弱社会”向“强国家、强社会”的转变过程中,基层管理组织不够完善影响了国家意志和个人意志的相互交流,居民的意愿无法通过基层管理组织进行有效的反馈、修正以及有效的实现。而且当前制定的包括旧住宅区更新改造在内的倾向于弱势群体的政策,事实上只是政府缓和强势群体和弱势群体矛盾的一种方式,而非弱势群体通过表达利益要求影响政府决策的结果,在程序和政策指向上存在问题。第三是来自于城市发展宏观背景的影响。城市形象也是城市竞争力,对改善形象的过分关注,以及缺乏技术手段将改善形象和改善生活很好的结合,造成了有些更新改造内容美观而不实用的问题。而且当前的地段提升(Placepromotion)所体现出的倾向生产而非生活、企业家理念的影响下城市福利目标让位于城市竞争力和城市经济增长的目标、以及在基于发展的理念下强调总体收入的增长而非关注公共利益的平衡以及合理分配,是影响居民意愿的根本原因。 接下来,论文还对影响旧住宅区发展因素作了分析,包括居住空间发展趋势、指导理论发展趋势、改造方式变化趋势、公众参与变化趋势以及社区建设变化趋势,并且通过理论和实证研究,找出旧住宅区的发展潜力以及居民的需求趋势。 最后,论文对出现的问题提出对策。在宏观方面,提出四方面的对策,包括在规划领域制定公平导向的空间规划对策;制定增加就业导向的社区发展对策;在组织机构方面,制定健全管理机构、培育中介组织的组织发展对策;以及完善弱势群体的利益表达机制。在微观方面,针对上海市旧小区“平改坡”综合改造提出改进措施,包括对旧住宅区更新改造规划体系的建议、对改造内容的建议、对改造方式的建议、对改造公众参与的建议、对改造资金来源的建议五个方面。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