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巴麦-卡塔克地区寒武-奥陶系埋藏溶蚀作用及对储层的改造
【6h】

巴麦-卡塔克地区寒武-奥陶系埋藏溶蚀作用及对储层的改造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依据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1.2.1 中-深埋藏溶蚀作用研究进展

1.2.2 埋藏溶蚀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1.2.3 塔里木盆地热液活动改造碳酸盐岩研究现状

1.3 存在的问题及主要研究内容

1.3.1 存在的问题

1.3.2 主要研究内容

1.4 研究思路及技术路线

1.5 主要工作量

1.6 取得的主要成果及认识

第2章 区域地质背景

2.1 区域构造概况

2.2 区域构造特征

2.2.1 区域构造活动

2.2.2 岩浆活动

2.3 研究区地层及沉积特征

第3章 岩石学特征

3.1 白云岩岩石学分类

3.1.1 保留原始结构白云岩

3.1.2 细晶、自形白云岩

3.1.3 细晶、半自形白云岩

3.1.4 中-粗晶、它形白云岩

3.1.5 白云石充填物

3.2 灰岩岩石学分类

3.2.1 颗粒支撑灰岩(颗粒含量>50%)

3.2.2 泥晶支撑灰岩

第4章 成岩作用特征

4.1 白云岩成岩作用特征

4.1.1 成岩作用类型

4.1.2 成岩共生序列

4.2 灰岩成岩作用特征

4.2.1 成岩作用类型

4.2.2 成岩共生序列

第5章 流体地球化学特征

5.1 富镁热液流体地球化学特征

5.1.1 微量元素特征

5.1.2 碳、氧同位素

5.1.3 锶同位素

5.1.4 流体包裹体

5.2 岩浆期后富氟热液流体地球化学特征

5.2.1 锶同位素

5.2.2 硫同位素

5.2.3 包裹体特征

第6章 埋藏溶蚀作用对储层的改造作用

6.1 储集物性的差异性

6.1.1 储集空间类型

6.1.2 储集物性特征

6.2 流体对储层的作用机制

6.2.1 富镁热液流体对储层的改造机制

6.2.2 岩浆期后富氟热液流体对储层的改造机制

6.2.3 岩浆侵入对储层的改造机制

6.3 储层孔隙演化

6.4 埋藏溶蚀作用模式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展开▼

摘要

论文以塔里木盆地巴麦-卡塔克地区寒武-奥陶系碳酸盐岩地层为研究目的层,主要研究工区位于塔里木盆地中西段和西南坳陷的东北部,主要包括巴楚隆起、卡塔克隆起和麦盖提斜坡三个构造单元。前期塔里木盆地奥陶系-寒武系勘探主要集中在表层岩溶风化壳领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也获得了大量的研究成果。但是奥陶系-寒武系深层的勘探程度整体较低,基础研究较为薄弱。本文采用地质与地球化学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大量而细致的岩芯及薄片观察描述,建立了研究区埋藏溶蚀作用的岩相学识别标志。同时通过分析与埋藏溶蚀作用相关矿物的地球化学特征,结合成岩作用基础研究,明确了导致埋藏溶蚀作用发生的流体性质,进而分析了不同类型埋藏溶蚀作用形成机制及其差异性,并评价埋藏溶蚀作用对储层的改造作用。
  通过对岩相学的细致分类描述,指出了富镁热液流体埋藏溶蚀作用的三个岩相学标志,分别是溶蚀标志、沉淀标志以及伴生热液矿物组合标志。地球化学分析表明研究区存在两种热液白云石化流体的来源:一类是深部随断裂上涌的热液流体,对围岩具有较强的侵蚀性,其高87Sr/86Sr值、低δ18O值、高温及高盐度的特征是富镁热液流体埋藏溶蚀作用的典型地球化学标志,这类流体可以形成大量有效孔隙并沉淀鞍形白云石;另一种是地层热液流体,其地化属性与基质白云岩相似,但均一温度要高于围岩,没有深部流体进入,总体上大部分流体以随埋藏升温的地层水为主,对围岩不具备强烈的侵蚀性,对储层的影响较小,基本不能形成有效的储集空间。
  研究区目的层被辉绿岩体侵入的现象较为常见,与辉绿岩体直接接触的两侧碳酸盐岩易发生强烈的接触烘烤变质作用从而发生大理岩化,在此过程中除原岩地层中少量地层水参与外,没有外来流体的参与。由于缺少外来流体的溶蚀作用,大理岩储层物性与原岩相比没有明显的变化,以继承原岩的孔渗为特征。而通过对岩浆作用(及期后热液)相关蚀变储层的分析认为,其主要的溶蚀标志包括绢英岩化蚀变、萤石脉周围孔洞的发育。其沉淀标志为萤石、闪锌矿、方铅矿及硬石膏等多种矿物的组合发育;其地球化学标志为萤石具有较高的87Sr/86Sr值、高的包裹体均一温度及含硫矿物具有较轻的δ34S值。由于岩浆期后热液相对于碳酸盐岩具有强烈的不饱和性,因而在水-岩反应过程成中会导致围岩的蚀变,从而使致密的围岩形成新的有效储集空间。
  根据对塔里木盆地巴麦地区寒武-奥陶系埋藏溶蚀作用及对储层的改造深入研究,针对不同类型的埋减溶蚀作用,将研究区主要的储层孔隙演化分为白云岩与灰岩等多个序列,并结合该区盆地内部断裂的样式,建立了埋藏溶蚀作用的发育模型。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