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酸压酸液流动模拟及指进特征分析
【6h】

酸压酸液流动模拟及指进特征分析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依据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1.2.1 酸压裂缝酸液流动研究现状

1.2.2 指进研究现状

1.2.3 存在的主要问题

1.3 主要研究内容

1.4 研究思路及技术路线

1.5 完成的工作量

1.6 主要成果与认识

第2章 缝中酸液流动及指进理论研究

2.1 缝中酸液流动数学模型

2.1.1 连续性方程

2.1.2 动量方程

2.1.3 能量守恒方程

2.2 酸液流动的边界层效应

2.3 酸液指进力学机理

2.4 指进触发机理

2.4.1 流体性质

2.4.2 界面张力

2.4.3 壁面润湿性

2.4.4 随机因素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酸压酸液流动数值模拟

3.1 数值模拟方法及原理

3.2 Fluent简介及应用介绍

3.2.1 Fluent简介

3.2.2 Fluent软件模拟步骤

3.3 模型及其求解方法选择

3.3.1 多相流模型选择

3.3.2 界面建模类型选择

3.3.3 求解方法选择

3.4 网格划分方法

3.4.1 常用的网格划分软件

3.4.2 ICEM CFD网格划分软件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裂缝水平模型数值模拟研究

4.1 裂缝水平模型

4.1.1 模型假设

4.1.2 裂缝水平几何模型及网格划分

4.1.3 流动特征表征参数

4.2 酸液流动特征分析

4.2.1 粗糙度的影响

4.2.2 粘度比的影响

4.2.3 注入排量的影响

4.2.4 综合因素影响分析

4.3 考虑酸液滤失的裂缝水平模型

4.3.1 模型假设

4.3.2 几何模型建立及网格划分

4.3.3 酸液流动特征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裂缝垂直模型数值模拟研究

5.1 垂直裂缝射孔模型

5.1.1 模型假设

5.1.2 裂缝射孔几何模型及网格划分

5.1.3 流动特征表征参数

5.2 酸液流动特征分析

5.2.1 重力的影响

5.2.2 粘度比的影响

5.2.3 密度差的影响

5.2.4 射孔簇数影响

5.2.5 簇间距影响

5.2.6 注入排量影响

5.3 综合因素影响分析

5.3.1 正交试验设计

5.3.2 正交试验结果分析

5.4 本章小结

结论与建议

1、结论

2、建议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学术成果

展开▼

摘要

对于低渗透储层,尤其是致密碳酸盐岩储层多以酸压改造来提高单井产量,而酸压的效果取决于酸蚀裂缝导流能力和酸蚀作用距离,它们都与裂缝中酸液的流动特征有关。因此本文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对酸压裂缝中酸液的流动规律进行研究,借助于目前强大的流体力学软件对酸液流动进行数值模拟分析。
  通过调研发现前人对酸压裂缝中酸液的流动研究较少,且研究的方法主要采用平板模型进行实验研究,该模型与实际酸压裂缝具有一定的差异。而对与指进现象研究大多数是针对多孔介质中流体的指进,而对于酸压裂缝中酸液的指进研究较少。
  建立了酸压裂缝中酸液流动数学模型,得到了酸液流动的连续性方程、动量方程以及能量方程;通过对酸压裂缝中酸液发生指进的力学机理分析,推导了酸液在裂缝中流动的速率公式,由速率公式可以发现影响酸液流动的因素有:裂缝的几何尺寸、流体粘度、流体的密度以及实验时的随机因素等。总结了指进触发机理:流体性质、界面张力、壁面润湿性以及随机因素。
  基于裂缝壁面的实际几何尺寸建立了裂缝水平粗糙度模型,选取了裂缝入口附近的一段进行模拟研究。以前缘距离、前缘速率、驱替效率以及酸液最大流动速率为酸液流动表征参数,分别研究了粗糙度、粘度比以及注入排量对酸液流动的影响。研究发现,光滑壁面与粗糙平面的酸液流动特征有差异,粗糙度对酸液流动的影响并不是呈现单调的线性关系;粘度比对酸液流动的影响以50为界线,分为快速上升阶段和平缓上升阶段;滤失会缩短酸蚀裂缝的长度,将会减弱酸蚀效果;通过综合试验发现,注入排量是影响酸液流动的主要因素,其次是粗糙度和粘度比。
  基于射孔酸压特征,建立了裂缝垂直射孔模型。以前缘距离、前缘速率、驱替效率以及D/H为酸液流动表征参数,分别研究了重力、粘度比、密度差、射孔簇数、射孔簇间距以及注入排量对酸液流动的影响。研究发现,高排量能够使酸液向裂缝深部流动,增加酸蚀距离;重力的存在使得酸液沿着裂缝底部流动并且会减少酸液前缘的分叉数,由原先的多指流动变为单指流动;粘度比以50为界点,呈现前后两种不同的变化;密度差越大,酸液沿裂缝底部流动的特征越明显;单簇的流动距离最大,而射孔簇数对酸液的指进程度影响较小;前缘距离与簇间距呈现正相关关系,酸液的前缘距离随簇间距加大而增加,簇间距为6m时指进程度较明显;综合分析发现注入排量是影响酸液流动主要的因素。
  研究表明在考虑施工成本的前提下尽量提高注入排量,使酸液能够酸蚀更远的距离;适当调整酸液与前置液的密度差,密度差不宜过大,利用重力的作用增加酸液的流动距离;前置液与酸液的粘度比应该大于50,增加酸液的指进效果。
  本文研究了酸压裂缝中酸液的流动行为特征及酸液粘性指进特征,有助于了解酸压裂缝中酸液的流动规律,并对低渗透储层,尤其是致密碳酸盐岩储层的酸压改造提供很好的指导意义。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