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四川农业生产要素配置促进农业经济发展的实证研究
【6h】

四川农业生产要素配置促进农业经济发展的实证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1章 引言

1.1 选题背景、研究内容和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内容

1.1.3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1.2.1 国外研究综述

1.2.2 国内研究综述

1.2.3 文献评述

1.3 论文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1.3.1 论文研究方法

1.3.2 技术路线

1.4 论文的主要创新点和不足

1.4.1 论文创新点

1.4.2 不足

第2章 研究的理论基础

2.1 知识经济下的经济增长理论

2.2 农业发展理论

2.3 农业生产要素配置理论

第3章 四川农业生产要素投入及农业产出现状

3.1 四川农业生产要素投入现状

3.1.1 农业就业人数逐年下降

3.1.2 化肥施用量先升后降

3.1.3 农村用电量持续上升

3.1.4 有效灌溉面积逐年增加

3.2 四川农业产出现状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四川农业生产要素配置效率的评价

4.1 基于DEA方法的测度模型构建

4.1.1 CCR模型

4.1.2 SDEA模型

4.2 四川农业生产要素配置效率的评价分析

4.2.1 投入产出变量的选择

4.2.2 基于CCR模型分析四川农业生产要素配置效率

4.2.3 基于SDEA模型分析四川农业生产要素配置效率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四川农业生产要素配置效率的影响因素分析

5.1 模型设定

5.2 变量描述统计

5.3 构建Tobit模型和回归结果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四川农业生产要素配置对农业经济的影响

6.1 模型设定

6.2 变量描述统计

6.3 相关分析及共线性诊断

6.4 单位根检验及协整检验

6.5 回归分析

6.6 本章小结

第7章 提高四川农业生产要素配置效率的政策建议

7.1 持续增加农业财政投入

7.2 推进适度规模经营

7.3 发挥农业强市的示范效应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展开▼

摘要

农业生产要素是进行农业生产经营活动时所需要的各种资源。农业生产要素配置的优劣,直接影响着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提高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关键。作为我国西部大开发重要省份之一的四川省不仅仅是人口大省,也是我国农业资源较为丰富的省份。充分发挥农业生产优势,提高农业生产要素配置效率,对发展农业经济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对四川省农业生产要素配置问题的研究,不仅对现阶段四川省农业经济发展问题具有指导作用,而且对其他农业大省具有很强的借鉴意义,对国家经济的发展也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本文在对国内外农业生产要素配置与农业经济发展关系研究领域经典文献回顾的基础上,从理论和实证两方面对四川农业生产要素配置促进农业经济发展问题进行研究。
  首先对农业生产要素配置相关理论进行梳理,再采用实证分析的方法研究2009-2015年四川省各地市州农业生产要素配置效率,对影响四川省农业生产要素配置的因素进行研究,进而分析农业生产要素配置对农业经济发展的影响,以求找到提升四川省农业生产能力的方法,从而提升四川省农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本文分为四个部分来进行研究:
  第一部分为文章的1-2章,主要提出选题背景、研究内容和意义,同时对国内外相关文献和本文的理论基础进行梳理,分别对农业生产率、农业生产要素配置效率相关文献进行收集和总结,阐释本文所采用的研究思路和方法,解释本文的创新点。
  第二部分为文章的第3章,主要对四川省各地市州农业生产要素配置现状进行描述性分析,包括2009-2015年四川省农业生产要素配置情况,发现其特点及规律。
  第三部分为文章的第4-6章,主要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中的CCR模型和SDEA模型测算四川21个地市州2009-2015年农业生产要素配置效率,通过Tobit回归模型分析影响四川省农业生产要素配置效率的因素进而得出影响四川省农业生产要素配置的主要原因,最后对四川省农业生产要素配置促进农业经济发展进行效用分析,通过实证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四川省21个地市州的农业生产要素配置效率稳步提升,提高各地市州农业生产要素配置效率能改善四川省农业生产总体效率。(2)四川省21个地市州农业生产要素投入的质量不高,农业生产要素配置有待改善。(3)四川省21个地市州农业生产要素配置效率参差不齐,表现为各有优劣,主要原因在于自然环境不同、开发程度不一致。(4)影响四川省农业生产要素配置效率的因素因地而异。
  第四部分为文章的第7章,主要根据前文分析研究得出文章的结论并提出提升四川省农业生产要素配置效率的政策建议。主要包括:(1)农业财政投入精准化,集聚优质农业生产要素。(2)创新土地流转方式,实行集约化经营;(3)发挥农业强市的示范效应。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