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川北米仓山构造及前缘地区震旦系灯影组深层-超深层储集层特征研究
【6h】

川北米仓山构造及前缘地区震旦系灯影组深层-超深层储集层特征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1章 引言

1.1 选题依据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深层碳酸盐岩储层

1.2.2 微生物碳酸盐岩

1.2.3 岩溶储层

1.3 勘探现状

1.3.1 川北地区勘探现状

1.3.2 川中地区勘探现状

1.4 存在的问题

1.5 主要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1.5.1 研究内容

1.5.2 技术路线

1.6 完成的工作量

1.7 取得的主要认识和创新点

1.7.1 取得主要认识

1.7.2 创新性成果

第2章 区域地质概况

2.1 区域地质背景

2.1.1 区域构造背景

2.1.2 米仓山及前缘构造演化

2.2 区域地层概括

第3章 米仓山及前缘地区灯影组储层特征研究

3.1 岩石学特征

3.1.1 钻井或剖面岩性特征概括

3.1.2 岩相和沉积微相特征

3.2 储集类型及特征

3.2.1 钻井剖面储集层概括

3.2.2 研究区各储集类型特征

3.3 储层物性特征及沥青产状

3.3.1 物性特征

3.3.2 沥青产状

3.3.3 钻井及剖面储层特征对比

3.4 成岩作用类型及特征

3.4.1 研究区成岩作用类型

3.4.2 成岩演化序列

第4章 川西南-川中-川北灯影组储层特征对比及优质储层主控因素

4.1 其他构造部位灯影组储层特征

4.1.1 川中地区灯影组储层特征

4.1.2 川西南地区灯影组储层特征

4.2 川北、川中地区、川西南地区储层特征对比分析

4.2.1 岩相和沉积微相

4.2.2 储集空间类型及特征

4.3 优质储层主控因素讨论

4.3.1 优质储层形成机理

4.3.2 优质储层保存机理

4.4.3 构造对灯影组储层的控制作用

第5章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学术成果

展开▼

摘要

本文以川北米仓山构造及前缘作为研究主体,通过对比川中高磨地区、川西南威远地区震旦系灯影组储层,综合探讨灯影组储层岩石学特征、沉积相、储集空间类型及发育情况、物性特征、成岩作用,并分析四川叠合盆地深层-超深层灯影组优质储层的形成与保存机理,结果表明:
  四川盆地北缘灯影组划分为开阔台地相和局限台地相,以局限台地相为主,开阔台地相见于福成剖面灯三段,为近滨沉积的一套碎屑岩,局限台地内发育藻云坪、藻砂屑滩、颗粒滩、鲕粒滩和泥云坪。自陡山沱组开始到灯三段结束,大体经历了近滨→潮间→潮下高能→潮间→近滨的环境变化,海平面经历了一次次级升降旋回;而灯四段可见多个潮下-潮间-潮上沉积旋回,以潮下-潮间沉积为主。
  川北米仓山构造及前缘地区震旦系灯影组岩石类型主要以复杂多样的微生物岩为主,其主要有葡萄石、核形石、泡沫绵层石、包壳颗粒岩、叠层石、凝块石、球粒岩、枝状石和纹层石,以凝块石、葡萄石和纹层石为主,其次为泡沫棉层石和核形石。其中灯四段以发育泥云坪为主的较致密的泥晶白云岩,局部(主要为顶部)发育微生物碳酸盐岩。
  米仓山及前缘灯影组微生物碳酸盐岩储集层主要分布在灯二段和灯四段,其储集空间类型总结起来共有2个大类和4个小类。其中2大类为:缝洞型储集空间类型和孔隙型储集空间类型,4个小类为:①岩溶孔洞(包括溶洞、溶孔);②晶间(溶)孔;③溶蚀裂缝(包括溶缝和裂缝);④粒间(溶)孔(包括砂屑、凝块颗粒间溶孔)。不同层段、不同地区的主要储集空间组合类型亦有所不同。
  马深1井灯二段孔隙度1.5-4.6%,平均3.3%,渗透率(0.011-0.684)×10-3μm2,平均0.248×10-3μm2;福成剖面灯四段孔隙度0.36-2.76%,平均1.27%,渗透率(0.03-0.164)×10-3μm2,平均0.192×10-3μm2;天星1井灯二段孔隙度为1.71%-4.76%,平均值为3.065%,渗透率为(0.0016-0.0129)×10-3μm2,主要分布于(0.001-0.01)×10-3μm2,平均值为0.0055×10-3μm2。
  利用马深1井灯影组成岩演化情况为研究主体,归纳研究区内成岩演化序列为:云泥沉积物→颗粒硬化/微生物泥晶化作用→沉积期岩溶作用/白云石化作用→胶结作用/黄铁矿化作用/轻重结晶作用→(构造抬升)-表生岩溶/淡水硅化作用/机械破裂作用→压实、压溶作用/重结晶作用→埋藏期溶蚀(热液作用)/充填作用→压实作用→(米仓山隆升灯影组剥蚀)-有机酸溶蚀硅化/岩溶作用/破裂作用→充填作用。
  川北米仓山地区-通南巴地区震旦系灯影组优质储层的形成和保存机理主要有:(1)沉积期的微生物岩结构以及准同生期的岩溶作用构成了优质储层发育的基础;(2)桐湾期的表生岩溶作用进一步的扩宽了沉积期岩溶形成的孔缝;(3)优质的缝洞型储层为烃类充注提供了有利通道;(4)灯影组剥蚀释压后对储层的破坏作用。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