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昔格达组粘土岩蠕变特性试验研究及其边坡蠕变变形分析——以四川江铜稀土工业园区边坡为例
【6h】

昔格达组粘土岩蠕变特性试验研究及其边坡蠕变变形分析——以四川江铜稀土工业园区边坡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1章 引言

1.1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昔格达地层的研究

1.2.2 国内外软岩流变力学试验研究现状

1.2.3 岩石蠕变本构模型研究现状

1.3 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第2章 研究区自然地理与地质环境条件

2.1 自然地理

2.1.1 地理位置及交通

2.1.2 气象与水文

2.2 地质构造与地震

2.2.1 地质构造

2.2.2 地震

2.3 研究区地质环境条件

2.3.1 地形地貌

2.3.2 地层岩性

2.3.3 水文地质条件

2.3.4 人类工程活动

2.4 边坡的基本特征

2.4.1 边坡的基本概况

2.4.2 B区边坡的形态特征

2.4.3 B区边坡的结构特征

2.4.4 B区边坡的变形特征

2.4.5 边坡变形破坏影响因素分析

第3章 粘土岩蠕变特性及本构模型研究

3.1 土样的物理力学性质

3.2 试验仪器与试验方法

3.2.1 试验仪器

3.2.2 试验方法

3.3 粘土岩直剪蠕变试验成果分析

3.3.1 剪应变—时间蠕变曲线分析

3.3.2 剪应力—剪应变等时曲线分析

3.4 粘土岩蠕变变形的组成

3.5 粘土岩蠕变本构模型的建立

3.5.1 基本模型及蠕变特征

3.5.2 模型的选取及建立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粘土岩的长期强度及破坏

4.1 长期强度的概念

4.2 长期破坏准则

4.3 长期强度方程

4.3.1 长期强度方程的建立方法

4.3.2 粘土岩长期强度方程的确定

4.3.3 粘土岩抗剪强度的确定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边坡蠕变变形分析

5.1 有限差分软件FLAC简介

5.2 模型建立

5.3 计算参数的选取

5.4 FLAC计算结果分析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学术成果

展开▼

摘要

本文以四川江铜稀土工业园区边坡为研究对象,在野外现场地质调查的基础上,室内采用自行改进的直剪蠕变仪,在法向荷载为150kPa、250kPa、350kPa和450kPa采用分级加载的方法对该边坡昔格达组粘土岩的蠕变特性进行了试验研究;运用Boltzmann线性叠加原理将得到的试验曲线转化成了分别加载的形式,并在此基础上获得了昔格达组粘土岩等时曲线;针对昔格达组粘土岩采用元件组合流变本构模型Burgers对试验数据进行拟合,得到其Burgers流变本构模型;应用Burgers流变元件组合本构模型拟合了昔格达组粘土岩本构模型,获得了昔格达组粘土岩蠕变试验参数。同时,结合昔格达组粘土岩的长期破坏准则,得到了该边坡昔格达组粘土岩幂次关系的长期强度方程。依据粘土岩长期强度方程在不同破坏时间条件下的长期强度参数对边坡的应力应变和稳定性进行综合分析。本文取得的主要成果如下:
  (1)采用分级加载的试验方法,对四川江铜稀土工业园区边坡的昔格达组粘土岩进行了不同法向应力下的直剪蠕变试验研究,并采用Boltzmann线性叠加原理,对分级加载的试验数据进行处理,得到了各级竖向应力下的剪应变-时间曲线。
  (2)在蠕变曲线的基础上,得到了四川江铜稀土工业园区边坡的昔格达组粘土岩的剪应力—剪应变等时曲线。粘土岩蠕变的剪应力—剪应变等时曲线是非线性的,通常是一组曲线,而不是直线。在等时曲线图上可以看到很明显的转折点,等时曲线的斜率在该点前后有很明显的变化,该转折点便是等时曲线的屈服应力点。
  (3)采用伯格斯模型,通过对试验确定的蠕变曲线及等时曲线进行分析处理,获得了昔格达组粘土岩蠕变试验参数,并对昔格达组粘土岩的蠕变试验参数进行分析。
  (4)在蠕变模型的基础上,结合土体的长期破坏准则,本文建立起了能够较好的描述昔格达组粘土岩蠕变的特点的幂次关系的长期强度方程。并运用长期强度方程,分析了粘土岩抗剪强度降低的规律,同时确定了昔格达组粘土岩的长期强度极限。
  (5)通过对试验数据的处理,得到粘土岩长期强度方程在不同破坏时间的长期强度参数,并用FLAC对边坡的应力应变和位移进行综合的评价与分析。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