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晚二叠世-三叠纪南盘江盆地中北部地区沉积-构造演化及锰的富集机制浅析
【6h】

晚二叠世-三叠纪南盘江盆地中北部地区沉积-构造演化及锰的富集机制浅析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1章 前言

1.1 选题依据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1.4 完成的工作量

1.5 研究创新之处

第2章 区域地质概况

2.1 区域构造

2.2 地层

2.3 岩浆岩

第3章 南盘江盆地中北部沉积地质特征

3.1 沉积相划分

3.2 古水流研究

3.3 路线剖面研究

3.3.1 广南-安龙路线剖面

3.3.2 关岭关兴公路-断桥路线剖面

3.3.3 贞丰-望谟分支路线剖面

3.3.4 八桂-田林-利周路线剖面

3.3.5 田阳-巴马路线剖面

第4章 南盘江盆地北部古流向研究

第5章 南盘江盆地北部沉积-构造特征

5.1 晚二叠世-早三叠世三叉裂谷演化阶段

5.2 中三叠世弧后盆地演化阶段

5.3 晚三叠世前陆盆地演化阶段

5.4 南盘江盆地北部构造原型盆地的恢复

第6章 南盘江盆地锰富集及其与火山活动的关系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学术成果

展开▼

摘要

南盘江盆地位于扬子地台西南缘,盆地在早古生代-晚古生代早期以碳酸盐岩建造为主,形成台盆相间的古地理格局。到茅口期以台地相沉积环境为主,其上广泛发育基性火山活动,至中三叠世早期南盘江盆地又发生一次明显的沉降活动,深水盆地面积增加。本文根据沉积学、构造地质学调查,厘定出分布于南盘江盆地中北部晚二叠世的三叉裂谷系统,其中裂谷西支系统为隆林同生断裂控制的半地堑系统,其走向近东西向,经隆林县城南部向西逐渐转变为北东-南西向延伸;裂谷北支系统为南北走向的乐运-乐园裂谷,西边界为镇宁-册亨断裂控制,东边界为包树同生断裂控制;裂谷东支系统主要为北西走向,沿田林-百色向南东延伸。裂谷系统内发育海湾相沉积,非裂谷区为碳酸盐岩台地相沉积。三条裂谷系统的发育情况不同,北支较差,东、西两支发育的较好。
  本文针对南盘江盆地中北部深水复理石沉积,测量了鲍马序列C段中的小型斜层理、爬升层理、包卷层理轴面倒向、槽模等反映古水流方向的沉积构造的产状,通过野外和室内复平面校正、古流向玫瑰花图的绘制,对研究区三叠纪古流向进行了系统研究,通过古流向分析并结合沉积环境演化特征,对南盘江盆地物源区进行了讨论。认为中三叠世期间盆地南部广南、底圩、八达、富宁一线物源区来自南部的越北古陆;盆地东部的巴马、龙川、望谟一线物源区来自于东部及北东的江南古陆;盆地北部物源区位于盆地西北部和北部的扬子台地内部;盆地的沉积中心位于册亨以南、潞城以北地区;隆林县城和西林县城之间、阳圩和剥隘之间存在古隆起。晚三叠世期间盆地北部古流向发生明显变化,应与构造体制的变化密切相关,南盘江盆地晚三叠世由弧后盆地转变为前陆盆地,在盆地北部沉积有碎屑岩和碳酸盐岩建造。东吴运动后使南盘江盆地北部地区形成了许多的同生断裂系统,并伴随着大规模的岩浆活动或火山碎屑岩的沉积,深水区及浅海区的地层展布。将盆地演化划分为盆地基底建造阶段、大陆裂谷阶段、弧后盆地阶段、前陆盆地阶段共4个不同的演化阶段。早泥盆世晚期至二叠纪研究区处于伸展变形裂谷阶段环境,中三叠世南盘江盆地处于弧后拉张环境,盆地的伸展-岩浆-热液为含锰地层的沉积提供了构造环境。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