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四川盆地北缘MVT型铅锌矿床中热液流体的形成与演化
【6h】

四川盆地北缘MVT型铅锌矿床中热液流体的形成与演化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一章 引言

1.1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动态

1.3.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

1.4.研究内容与技术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技术方法

1.5.论文工作量

第二章 区域地质概况

2.1 大地构造位置

2.2 区域构造演化特征

2.3 区域地层演化特征

第三章 MVT铅锌矿地质特征

3.1 MVT铅锌矿床地质特征

3.2 MVT铅锌矿床空间分布特征

第四章 流体充填序列

4.1 矿物生长世代关系

4.1.1 福成地区矿物生长世代关系

4.1.2 汇滩地区矿物生长世代关系

4.1.3 新立地区矿物生长世代关系

4.1.4 朱家坝地区矿物生长世代关系

4.1.5 沙滩地区矿物生长世代关系

4.1.6 楠木树地区矿物生长世代关系

4.2 流体充注序列

4.2.1 第一期流体

4.2.2 第二期流体

4.2.3 第三期流体

4.2.4 第四期流体

4.2.5 第五期流体

4.2.6 第六期流体

4.2.7 第七期流体

第五章 流体演变特征

5.1 样品采集与测试

5.2 流体包裹体岩相学特征

5.3 各期流体性质

5.3.1 第一期盐水流体

5.3.2 第二期古油藏流体

5.3.3 第三期成矿热液流体

5.3.4 第四期古油藏流体

5.3.5 第五期盐水流体

5.3.6 第六期成矿热液流体

5.3.7 第七期盐水流体

5.4 流体演化历史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学术成果

展开▼

摘要

对四川盆地北缘米仓山地区灯影组MVT型铅锌矿床的实地勘测表明,研究区铅锌矿与古油藏遗留的沥青在空间上呈共生关系,二者均集中分布于灯四段顶部位置,铅锌矿含矿层位相对较薄,沥青在垂向与平面上的分布范围均远大于铅锌矿。手标本及镜下可见到沥青与铅锌矿共生,镜下可见少数闪锌矿中包裹有沥青,显示二者有一定的成因联系。
  通过对灯影组白云岩储层中各类自生矿物,如闪锌矿、方铅矿、石英、白云石、重晶石、萤石等之间的空间交切关系分析,厘定研究区共有七期古地质流体:第一期盐水流体主要形成中晶白云石,第二期古油藏流体形成第一世代沥青,第三期成矿热液流体形成石英、白云石、第一世代铅锌矿和第一世代重晶石,第四期流体为第二期古油藏,形成第二世代沥青,第五期盐水流体形成晶粒白云石、石英,第六期成矿热液流体形成第二世代闪锌矿,第七期盐水流体形成石英、萤石、第二世代重晶石等矿物。
  对各期古地质流体形成的自生矿物进行流体包裹体研究,发现第三期成矿热液流体与第七期盐水流体形成的重晶石中主要发育液相H2O包裹体、气液H2O包裹体,捕获有菱锶矿(SrCO3)、毒重石(BaCO3)、自然硫(S)子矿物,第五期与第七期盐水流体形成的石英、萤石中主要发育气液H2O包裹体、甲烷包裹体。
  通过流体包裹体显微测温,揭示两期古油藏形成时间分别为中寒武世末期、二叠世—中三叠世。在第二期古油藏裂解成天然气藏后,一度保存条件较好,压力系数达到1.29-1.83,但喜马拉雅运动期灯影组地层发生大规模隆升,气藏遭受破坏,气水界面上移,形成的自形石英中包裹有沥青。两期铅锌矿成矿时间与古油气藏成藏时间有明显匹配性。
  米仓山地区在两期古油气藏成藏期间形成的自生矿物中,其捕获的气液H2O包裹体和甲烷包裹体中均含CH4、 CO2、H2S,尤其是两期重晶石中的自然硫子矿物,均暗示古油气藏成藏期间可能发生过TSR反应,为铅锌成矿提供硫源。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