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传播学视域下的羌族社会财富观研究——以四川北川羌族村落为例
【6h】

传播学视域下的羌族社会财富观研究——以四川北川羌族村落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1章 引言

1.1 选题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意义

1.3.1 理论意义

1.3.2 应用价值

1.4 主要研究问题

1.5 研究目标与可行性分析

1.5.1 基本研究目标与假设

1.5.2 可行性分析

1.6 研究方法与研究思路

第2章 羌族社会的基本经济情况

2.1 北川羌族村落的选择

2.2 羌族社会的经济情况分析

2.2.1 羌族社会迁徙经济

2.2.2 羌族社会山地经济

2.2.3 羌族社会“村社主义”经济形成及其原因分析

第3章 羌族社会的财富观

3.1 北川羌族村落的调查

3.1.1 北川羌族的基本情况

3.1.2 北川羌族媒介使用情况分析

3.2 羌族社会的财富观及其行为表现

3.2.1 羌族社会的财富生产观

3.2.2 羌族社会的富裕财富观

3.2.3 羌族社会的财富消费观

第4章 羌族社会中的媒介传播与其财富观的形成之关系

4.1 媒介发展情况与羌族社会的财富观

4.2 媒体生态结构与羌族社会的财富观

4.3 媒介内容偏好与羌族社会的财富观

第5章 羌族财富观的时代缺陷与信息传播问题

5.1 羌族财富观的时代缺陷

5.1.1 信息沟的扩大

5.1.2 媒介娱乐功能与传播局限

5.2 信息传播问题

第6章 羌族社会发展与现代媒介生态环境构建

6.1 民族地区发展与民族传播

6.2 加大扶持力度,坚持媒介生态均衡发展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学术成果

附录

展开▼

摘要

本论文研究基于传播学、经济学,结合社会学理论视角,分析四川北川羌族村落传播学视域下的社会财富观,以此为例,探求少数民族地区传播学与经济发展的困境。先前针对财富观念的研究,往往忽视经济发展中文化背景、媒介环境等因素。羌族社会现代化进程缓慢、经济发展困境也许都由于忽视了民族自身的经济观念。本研究将从媒介传播视域下研究羌族社会财富观,并把研究放置于一个比较宏大客观的时空背景下,无论是研究视角还是阐释内容都是一种突破和创新。
  运用大众传播多点民族志法研究思路,辅以文献分析法、田野调查法、比较分析法、深度访谈法,对当代传媒视域下的羌族社会的财富观进行系统研究。本次研究的主要数据来源是随机抽样调查,并结合深度访谈的具体情况,对北川羌族主要居住地区的媒介接触情况加以分析,最终落实到羌族社会财富观研究当中。
  主要研究内容如下:首先,通过文献分析、总结羌族社会的基本经济情况,主要从羌族社会迁徙经济、山地经济、村社主义经济等角度分析北川羌族村落三大基本经济特征,针对羌族社会财富观分析其具体经济行为,并指出其背后的文化根源。第二,结合问卷调查,搜集北川羌族地区受众及地区总体经济发展基本信息,统计当地媒介使用情况,针对性地从财富生产观、富裕财富观、财富消费观方面分析羌族社会的财富观及其行为表现。第三,从媒介发展情况、媒体生态结构、媒介内容偏好三个方面,分析羌族社会中的媒介传播与其财富观形成之间的关联。第四,分析羌族财富观的时代缺陷与当地信息传播问题。分析当地媒介传播“信息沟”扩大问题,媒介使用的娱乐化倾向,总结当地传媒发展的局限,针对媒介涵化的具体情况,对传媒信息分布现状、信息传播有效到达率等问题作出归纳分析。第五,探索羌族社会发展与现代媒介生态环境构建,进而对其他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与现代媒介生态环境构建提出可落实的措施探索。
  通过研究论证发现:羌族社会存在着一套内在自行的财富观念及完整的行为规范与社会规则。由于羌族社会的迁徙经济,北川羌族村落采用粗犷型的生产方式,几年更换生产地;北川羌族山地经济模式增加了当地耕种的难度,但山林较为丰富的物产也保证了当地居民的基本生活需求,水土流失问题也逐渐影响到当地居民的生产生活;北川羌族地区“村社主义”经济特征显著,在物质生产能力相对落后的条件下,消解了社会阶层的形成趋势,有效率地维护着社会、经济的基本运行和循环,使每一个村社内的家庭成为“丰裕家庭”,增强居民的集体归属感和凝聚力。北川羌族村落的山林与土地财富观念具有鲜明特征,山林作为北川羌族村落的重要生产资本,对羌族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与精神价值。北川羌族地区居民认为获得财富要依靠辛勤的劳动,近一半的居民同时还认为仅有勤奋地劳动并不能保证丰收,财富生产是人与自然中的神灵相互联系和作用的过程,对发展现代化的先进科学技术较为忽视。羌族社会的财富象征除了房屋、土地、金银、首饰等物质条件,主要体现在羌族社会内部的声望方面。羌族社会消费观念具有明显的即时性、反对资本积累的群体性,更加重视精神消费,祭祀、聚会、庆典活动方面的消费可以赢得社会尊重、实现羌族同胞的自我价值,在使得村社、民族间更为团结之时,也消解了社会贫富差距,更利于羌族社会的稳定。
  发展是社会演化的基本规律。羌族的财富观念同样在发展潮流影响下,已经在发生变化。这对羌民族来说,发展过程也许会存在困难与阻碍,但也是一种新的选择。在北川羌族地区,与其他社会因素相比,大众传媒对羌族财富价值观的影响是缓慢的、渐进式的、甚至是不明显的。这是由于,作为现代化社会设置的大众传媒,在改变公众的社会观念的同时,也受到传统文化的保护性阻碍。正因如此,从传播学的视角探寻羌族财富观念的形成途径、及其影响当地经济发展水平的内在机制,以及建立少数民族科学的传播机制势在必行。
  羌族社会媒介发展状况与羌族社会及财富观念现代化进程呈正相关关系,同时媒介接受程度与文化程度成正相关关系,文化程度越高的受众对市场经济财富观的接受度更高。媒体生态结构的不均衡制约了羌族社会财富观现代化,羌族社会经济文化落后严重制约了当地媒介生态环境的发展,而媒介生态环境的滞后发展也不利于民族社会的变革创新。随着社会发展进步,北川羌族村落媒介接触频率明显增加,媒介数量也越来越多,这样的变化有利于促进羌族社会包括财富观在内的文化观念变革,促进羌族社会现代化进程,对发展地区经济有着重要作用。但现实中北川羌族地区媒介内容偏好倾向严重,媒介发展不均衡。羌民族本体化语境缺失让北川羌族地区的局面产生了很大程度上的身份认同困境,使得核心认识还停留在古老的民族财富价值观,现代财富观念的接受程度多流于表面。一方面,北川羌族村落普遍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文化水平相对较低,多元化媒介传播条件下,使得羌族社会与发达地区的“知识沟”差距更大;一方面,媒介娱乐化倾向非常明显,忽视了对经济发展相关传媒信息的关注。北川羌族地区受众对于传媒信息的自主辨别能力较弱,媒介涵化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当地信息有效达到率小,传媒民族认同感较弱,也加剧了北川羌族地区受众对于媒介信任度不高的问题。分析羌族财富观的时代缺陷与地区信息传播问题,进而为羌族社会发展与现代媒介生态环境构建提出合理建议,帮助少数民族大众传媒发展建设方面确立科学的导向。因此,本研究将在理论上充实和完善羌学研究体系的社会经济分析框架,并且建立更为有效地媒介传播机制:一方面,要协调民族地区发展与民族传播问题;另一方面,加大扶持力度,坚持媒介生态均衡发展。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