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鄂西地区及其邻区下震旦统陡山沱组黑色页岩特征研究
【6h】

鄂西地区及其邻区下震旦统陡山沱组黑色页岩特征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1章 引言

1.1 选题来源、依据和研究意义

1.1.1 选题来源

1.1.2 选题依据

1.1.3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 国外页岩气勘探开发进展

1.2.2 中国页岩气勘探开发进展

1.2.3 国内页岩气理论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1.4 完成的工作量和取得的主要认识

1.4.1 完成的工作量

1.4.2 取得的主要认识

第2章 区域地质概况

2.1 区域构造特征及演化特征

2.1.1 区域构造特征

2.1.2 区域构造演化特征

2.2 地层特征

第3章 沉积特征

3.1 主要岩相类型及其特征

3.1.1 碳酸盐岩

3.1.2 黑色泥/页岩

3.1.3 硅质岩

3.2 主要沉积相类型及其特征

3.2.1 混积局限台地相

3.2.2 斜坡-盆地相

3.2.3 陆棚相

3.3 典型剖面沉积特征分析

3.3.1 城口明月剖面

3.3.2 张家界四都坪剖面

3.3.3 宜昌九龙湾剖面

第4章 地球化学特征及黑色页岩发育模式

4.1 有机地球化学特征

4.1.1 有机质丰度

4.1.2 有机质类型

4.1.3 成熟度

4.2 无机地球化学特征与古环境的恢复

4.2.1 Zr/Rb及水动力分析

4.2.2 过渡元素及氧化还原条件分析

4.2.3 Rb/K、Sr/Ba和Fe/Mn及古盐度分析

4.2.4 Ba及古生产力分析

4.3 有机质富集主控因素的探讨

4.3.1 物理因素

4.3.1 化学因素

4.4 黑色页岩的发育模式

4.4.1 海平面变化的探讨

4.4.2 黑色页岩发育模式的探讨

第5章 储集特征

5.1 密度和孔隙度特征

5.2 矿物成分特征

5.3 微孔隙特征

5.3.1 微孔隙类型及大小分布

5.3.2 微孔隙结构

5.4 吸附气特征

第6章 研究区页岩与美国页岩对比及有利区探讨

6.1 研究区页岩与美国Barnett页岩进行对比

6.2 有利区探讨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学术成果

展开▼

摘要

下震旦统陡山沱组作为黑色页岩发育重要层位之一,在鄂西地区及其邻区有广泛的发育。因此研究本地区的黑色页岩的特征,对页岩在古老的地层发育的情况及页岩气勘探预测提供很大的帮助。通过大量野外工作进行基础调查摸底,获取大量样品,进行室内样品分析,在从中选取有利区进行重点解剖,进一步研究各参数的变化规律,最后从这些变化规律中找到主要控制因素。
  研究区的主要沉积相为陆棚相、潮坪相、台内盆地相、台缘浅滩相和斜坡相。黑色页岩主要发育在陆棚相和台内盆地相,尤以台内盆地的宜昌九龙湾最为发育。整个陡山沱组岩性上具有四分性,从底到顶,依次为(A)白云岩(盖帽白云岩);(B)含硅、磷质结核的黑色页岩与白云岩互层;(C)白云岩;(D)黑色页岩含碳酸盐结核。黑色页岩主要发育在B和D段。
  研究区黑色页岩的有机质类型主要为Ⅰ型(腐泥质),有机质丰度1%~15%,成熟度为高-过成熟。研究区内有机质在台内盆地最为富集,其次为陆棚相。通过对黑色页岩的地球化学分析,得出黑色页岩有机质富集的主要控制因素为缺氧的环境,其次为水动力弱的沉积环境。研究区的黑色页岩发育模式是以垒、堑相间的构造格局的地台为主要控制因素,伴随缺氧,水体安静环境的一种“保存模式”。
  黑色页岩中矿物成分主要为石英和粘土,含少量的碳酸盐。其中有机质富集TOC与石英成正比,与碳酸盐成负比。黑色页岩中的微孔隙类型主要有三种:粒间孔、粒内孔和有机质。九龙湾D段吸附气量为2.64m3/t,而B段为2.35m3/t,D段的黑色页岩吸附能力强。而D段TOC高与B段,有机质孔隙更发育。说明其中有机质孔有利于页岩气的吸附。通过研究页岩孔隙比表面,发现黑色页岩的孔隙类型大都为开放型的。
  研究区页岩与美国Barnett页岩比较,具有相似的沉积地质背景,都为缺氧环境的盆地相。宜昌九龙湾D段与Barnett页岩深水相泥岩的矿物组分一致。同为成熟度高的有机质,两者都产干气。
  最后通过综合分析,得出整个研究区都为页岩气勘探远景区,其中宜昌九龙湾D段为页岩气勘探有利区。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