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孝(泉)—新(场)—合(兴场)地区须家河组砂岩储层中粘土矿物研究
【6h】

孝(泉)—新(场)—合(兴场)地区须家河组砂岩储层中粘土矿物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1前言

2区域地质概况与储层矿物岩石学

3粘土矿物的类型、组合及矿物学特征

4粘土矿物的分布规律及控制因素

5成岩过程中粘土矿物的演化及其对储层的影响

结论

图版说明

图版1

图版2

致谢

参考文献

展开▼

摘要

运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偏光显微镜、电子探针分析等手段,对川西坳陷中段孝(泉)—新(场)—合(兴场)地区须家河段主要砂岩储层(须2、须4段)中的粘土矿物进行了综合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富岩屑贫长石的总体岩石类型特征是决定该区自生粘土矿物成岩作用的物质基础;孝-新-合地区须家河组主要储层砂岩中可识别的粘土矿物主要有伊利石、绿泥石与高岭石三种,其中,伊利石、绿泥石是该区含量最多的矿物,二者含量上的此消彼长控制了须2、须4段粘土矿物纵向上分布规律的整个趋势;自生粘土矿物是孝—新—合地区主要砂岩储层中含量仅次于碳酸盐的胶结物,纵向上,自生绿泥石集中分布在须2段,高岭石仅出现在须4段顶部,而由于研究区面积过于狭小,次级构造带不是控制其平面分布的重要因素;晚三叠世海、陆相沉积环境的转换、古气候、古环境是控制该区陆源(异源)粘土矿物类型组合与分布规律的重要因素,但由于埋深已达到5000m以上,陆源粘土矿物均经过复杂成岩作用的改造,在利用其现今特征来对以上各方面进行解译时,需持谨慎态度。 须2段以颗粒包膜形式普遍赋存的自生绿泥石在成岩早期沉淀,其物质来源主要为中基性火山岩岩屑、铁镁暗色矿物的水化分解以及先驱粘土矿物的交代转化作用,该段赋存的绿泥石后期有继续生长的现象,其再生长所需物质来源可能是下伏地层中具海相色彩的富镁流体,流体运移通道是须2段下部较为发达的裂缝系统。绿泥石的颗粒包膜在一定程度上从物理方面抵制了压实作用,从化学角度抑制了自生石英的成核生长,使某些层位原生粒间孔隙得到较好的保存;自生高岭石在渗透率相对较高、侧向连通性较好的须4段顶部集中出现,其形成受包括煤系地层酸性水、相邻泥岩压释水、有机酸在内的多种酸性流体联合作用有关,碎屑长石等铝硅酸盐的溶解是形成自生高岭石的物质基础。该区自生高岭石含量与次生孔隙之间表现出良好的相关性表明,它至少是长石溶解和次生孔隙发育带的指示矿物;具有最高含量粘土矿物伊利石堵塞了该区须家河主要砂岩储层的孔隙,其最常见的孔隙搭桥式产状将大量的孔隙和孔隙喉道切割成微细的束缚孔隙,大大降低了储层的渗透率。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