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酉时引火归元针灸法改善心肾不交型失眠症状及情绪状况的临床研究
【6h】

酉时引火归元针灸法改善心肾不交型失眠症状及情绪状况的临床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缩略词表

引言

2、针灸在心肾不交型失眠的治疗中具有长足的经验

3、子午流注的结合运用使疗法更具优势

临床研究

1 研究对象

2 研究方法

3 观察指标

研究结果

1 课题完成情况

2 基线分祈

3 两组治疗结果分析

4睡眠与情绪的相关性分祈

5 随访

6 受试者依从性分析

7 不良反应及其安全性分析

讨论

1 现代医学对失眠的认识

2 祖国医学对失眠的认识

3 本研究试验设计

4 情绪与睡眠的关系

5 本试验的结果分析

结论

问题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件

咐件一:综述:针刺治疗失眠的临床研究进展

附件二匪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

附件三焦虑自评量表(SAS)

附件四抑郁自评量表(SDS)

附件五中医证候量表

附件六在读期间公幵发表的学术论文,专著夏科研成果(示例)

声明

展开▼

摘要

目的:
  观察酉时引火归元法针灸治疗心肾不交型失眠的临床疗效及优势,并探讨睡眠与情绪改善的相关性,为该法的临床运用和推广提供科学的侬据。
  方法:
  选取2016年03月~2017年02月期间,四川省中医院治未病中心及神经内科门诊痛入符合納入标准的受试者60例,隨机分成两組。A组酉时(17:00-19:00)给予引火归元法针灸治疗,B組他时(因条件限制主要作8:00~12:00和14:00~17:00)给予引火归元法针灸治疗,每周五次,两周为一个疗程,共两个疗程。在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組在基线、治疔后及随访时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与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中医证候量表变化情况,并观察两组睡眠与情绪改善的相关性,评价该法改善心肾不交型失眠及调节情绪的临床疗效。
  结果:
  1.基线分析:治疗前两组研究对象性别、年龄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研究对象病程、PSQI评分、次要指标(SDS、SAS及中医证候量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两組基线情况具有可比性。
  2。两組自身前后对比:治疗结束后,两組的PSQI评分、次要指标(SDS、SAS及中医证候量表)均比治疗前有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一个月随访,两組PSQI评分、次要指标(SDS,SAS中医证候量表)均比治疗前有明显改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3。两組组间对比:
  治疗结束后,A组 PSQI总分、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的评分均明显低干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睡眠障碍,日间功能与B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組次要指标(SDS,SAS中医证候量表)评分均明显低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一个月随访,A组PSQI总分、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的评分均明显低干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睡眠障碍、日间功能与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組次要指标(SDS、SAS中医证候量表)评分均明显低于B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4,睡眠与情志改善相关性分析:治疗前发现,PSQI评分于SDS评分呈正相关(r=0.717,P=0.000),与 SAS评分呈正相关(r=0.607,P=0.003)。治疗结束后,A组的PSQI减分S D S减分呈正相关性(r=0.409, P=0.025),与 SAS减分呈正相关性( r=0.526,P=0.003);B组的P S Q I减分S D S减分无相关性,与S A S减分呈正相关性( r=0,480,P=0.007)。
  结论:
  1,酉时引火归元法针灸治疗心肾不交型失眠疗效确切,且疗效可以持续至治疗完成后1个月。并能显著提高临床痊愈率。
  2,自失眠越严重,焦虑、抑郁的趋势越明显,酉时引火归元法针灸治疗期间可有效预防心肾不交型失眠伴发焦虑抑郁状态。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