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行业产业协同创新中心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及其现实应用
【6h】

行业产业协同创新中心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及其现实应用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研究目的

1.3 研究方法

1.4 研究框架

2 文献综述

2.1协同创新中心的内涵及分类

2.2 行业产业协同创新中心面临的障碍

2.3 协同创新中心绩效评价的理论基础

2.4 协同创新中心绩效评价模型

2.5 文献综述小结

3 行业产业协同创新中心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3.1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目的和原则

3.2 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3.3 行业产业协同创新中心绩效评价

3.4 行业产业协同创新中心绩效评价指标权重获取

3.5 基于正态云模型的行业产业协同创新中心绩效评价体系

4 行业产业协同创新中心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应用与启示

4.1 行业产业协同创新中心绩效评价指标权重计算

4.2 评价指标的数据采集

4.3 行业产业协同创新中心绩效评价

5 研究结论与展望

5.1 研究结论

5.2 创新点

5.3 研究局限与未来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1 行业产业协同创新中心绩效评价指标权重打分表

附录2 行业产业协同创新中心绩效量化标准操作手册

轨道交通安全协同创新中心

有色金属先进结构材料与制造协同创新中心

宇航科学与技术协同创新中心

先进航空发动机协同创新中心

附录4 读研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参加的科研项目

展开▼

摘要

随着创新技术的复杂性加强、技术更新换代速度的提升还有全球化局势的发展,高校与企业仅凭其自身来提高核心竞争力已经变得越来越困难,通过引进技术效仿创新已然跟不上科技发展的脚步,当前,协同创新正是企业界与学术界共同聚焦的重点领域。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简称“2011计划”)是一项重大战略性工程,该计划致力于将我国建设成为创新型国家,随着该计划的深入开展,针对我国协同创新中心的绩效评价研究也成了一项热点问题。其中,面向行业产业的协同创新中心因牵涉到的企业组织单位较多且创新链条长,强调多单位共同参与,协同创新活动的系统性和复杂性十分突出。在此背景下,本文旨在构建一套有效、科学合理、可操作的面向行业产业的协同创新中心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基于以上构想,在对已有文献回顾的基础上,本文提出拟结合利益相关者理论和系统理论,构建基于战略地图的评价模型,依据该模型构建行业产业协同创新中心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以“2011计划”第一批的四所行业产业协同创新中心为样本,运用正态云模型原理和赋值量化的方法分别将定量数据和定性判定统一处理、编码、计算,最终对加权绩效进行统计分析。最终,本研究得出以下结论:①行业产业协同创新中心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建立在战略地图评价模型的基础上是科学合理的。基于战略地图的评价模型能够为战略定位提供有效工具,协调利益相关者机制,实现多维度因果驱动。因此,本研究认为在协同创新中心绩效评价中使用该模型可以取得理想的效果。②本研究构建的行业产业协同创新中心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是合理、有效、可操作的。本研究在充分完成了组织背景分析、确定中心使命与愿景、建立因果关系、建立维度和指标这四项步骤之后,构建了合理的战略地图评价模型,之后通过文献研究法初步构建指标体系并利用专家重要性判断对指标进行筛选和调整。③基于正态云模型的绩效评价方法使得最终评价结果更具有客观性和可信度。大多数研究仅仅是利用单一的定量数据统计法或针对定性数据的模糊评价法,但这两种方法都没有考虑到定性与定量指标对于绩效评价结果具有相同的重要性,因此本文借用正态云模型对指标进行定性与定量之间的统一和转换,并借鉴了基于正态云模型的层次分析法改进措施。④四所行业产业协同创新中心的绩效水平之间存在差异,且根据绩效得分可以划分为三个梯队。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