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退休回沪知青的老年贫困度及养老保障研究
【6h】

退休回沪知青的老年贫困度及养老保障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第一章 绪 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文献综述

1.4 研究方法

1.5 研究框架

第二章 理论基础及相关概念

2.1 理论基础

2.2 相关概念界定

第三章 关注老年贫困的必要性分析

3.1 我国老年贫困的现状、成因及趋势

3.2 上海市老年贫困问题日渐严重

3.3 退休回沪知青的老年贫困隐患

第四章 退休回沪知青老年贫困的现状及原因分析

4.1 调查对象及方法的确定

4.2 调查数据的整理及可行性检验

4.3 退休回沪知青生活现状的描述性分析

4.4 退休回沪知青回沪定居相关政策的分析

4.5 社会权益流失严重

第五章 老年贫困度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5.1 老年贫困度指标体系的设计原则

5.2 老年贫困度指标体系的设计思路

5.3 老年贫困度层级指标模型的构建

5.4 老年贫困度评价指标的权重分析

第六章 退休回沪知青老年贫困度的实证分析

6.1 退休回沪知青贫困率的常规方法测量

6.2 退休回沪知青与上海同年龄人生活水平的差异性分析

6.3 退休回沪知青老年贫困度指标体系的运用

6.4 退休回沪知青家庭老年贫困度的总结分析

第七章保障退休回沪知青老年生活的对策

7.1 构建基于贫困程度的专项分级帮困机制

7.2 专项帮困机制的实施体系

7.3 用信息化的智慧方式解决因异地带来的不便问题

7.4 合理分配帮困补助,实行上封顶,下提高

7.5 合理利用退休回沪知青中高层次人才

7.6 补偿不限地域,减缓人口流动

第八章 结 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取得的相关科研成果

致谢

展开▼

摘要

20世纪50年代初到70年代末,中国当时的城市初、高中毕业生经历了声势浩大的知青上山下乡运动。据统计,全国仅1967年底至1979年初就有1700万知青被下放到农村,加上1955年以来历年的知青,数量将更加庞大。这场旷日持久的人口大迁移,牵连着全国千家万户的家庭。上海作为当时中国最大的工业城市,当年上山下乡的人员超过百万。这一代人经历了农村生活的艰辛,回城时已是几年甚至几十年后。对于许多知青,特别是退休回沪知青来说,他们的生活过得并不尽如人意。如今,这些在历史上做过贡献的有志青年已到退休年龄或即将退休,回到他们当年的出发地养老。
  有过“上山下乡”这个共同经历的知青一代,他们的权益可能因“下放”而流失,可能在“回城”后也没能得到应有的补偿。如今,对于他们中的大多数人来说,最迫切的问题是退休后的生活保障,如何解决这代人的实际生活困难,并让他们的生活水平随着上海经济与社会发展水平的提高而不断提高,共同分享上海发展的成果,促进上海社会和谐,是上海市政府和市民们的愿望。
  本研究通过对上海市退休回沪知青的实地调研,获取他们生活状况的第一手资料,并对他们各方面的生活状况进行描述性分析,通过构建退休回沪知青老年贫困度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不同方法计算其贫困发生率,并将其与上海同年龄退休人员进行生活方面的差异性比较,对退休回沪知青的家庭贫困程度进行了实证分析,最终构建了基于家庭贫困程度的分级式专项帮困机制,为保障退休回沪知青的老年生活提出政策建议。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