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梵网经》的“三戒”“六十二见”译注
【6h】

《梵网经》的“三戒”“六十二见”译注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缩略词

绪论

第一章 《梵网经》概述及觉音论师著作简介

第一节 《梵网经》的要义

一、思惟过去者,共有五论:

二、思惟未来者,共有五论:

第二节 “戒” (Sila)与“见”(Ditthi)之意义

一、“戒” (Sila)之意义

二、“见”(Ditthi)之意义

第三节 论疏简介

一、论疏的意义

二、论疏简介及其文献

第四节 关于觉音论师之生平及著作

第二章 《梵网经》译校及对比研究

第一节 《梵网经》译校

第二节 巴利语《梵网经》及汉译本《梵动经》、《梵网六十二见经》对比研究

第三章 “三戒”译注

第一节 “三戒”不同巴利语本校勘

第二节 巴利语论疏“三戒”的汉语译注

第四章 “六十二见”译注

第一节 “六十二见”不同巴利语本校勘

第二节 巴利语论疏“六十二见”的汉语译注

第五章 觉音论师写作特色分析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摘要

本论文是关于《南传大藏经》《长部》第一经《梵网经》之经文,以及该经文所对应之注释书的翻译研究。
   《梵网经》的内容可概分为两大部分,即“三戒”与“六十二见”,也就是经文中所谓的“小戒”、“中戒”、“大戒”,并且从中引申出外道的种种邪见,即经文所谓的“六十二见”。其中“小戒”是指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恶语、不闲语、不伤害植物、一日一食等等。“中戒”是指佛陀远离了伤害种子或植物、观看歌舞、沉迷各种游戏、贪恋各种高广大床等等。“大戒”是指佛陀远离操持各种作为谋生手段的低级技艺,诸如祭祀、看相、占卜、预言、咒语、求愿和医术等等。佛陀阐释当时沙门婆罗门关于过去和未来的各种观点,总称为六十二见。此六十二种见解,可分为两大类,包括十八种思惟过去的见解,以及四十四种思惟未来的见解。
   《梵网经》的注释书即是觉音(Buddhaghosa)论师所著的《吉祥悦意(Suma(n)gala vil(a)sin(i))》。《吉祥悦意》是《长部(D(i)gha-nik(a)ya)》的注释书,也是南传上座部佛教最重要的一本注释书,因此本论文以其中《梵网经》之“三戒”与“六十二见”为研究范围,进行不同版本比对、校勘与翻译,并且从中整理出觉音论师撰写译注的若干特色。
   在《吉祥悦意》译本的选择方面,本论文以巴利圣典协会(PTS)在1968年所出版的罗马字体巴利原文为主要依据,对照泰国摩诃马古德大学(Mahamakut Buddhist Unversity)在1993年出版的泰语字型的泰译大藏经。而《梵网经》的经文部分,除了上述二者之外,还参考了1990年台湾元亨寺妙林所出版的汉语译本《南传大藏经》。笔者在不同版本的比对过程中,发现巴利语传到各国,受到各地语言发音不同的影响而会出现不同的书写版本,尤其是连音方面会有所差异,少数则是重复句子以及缺漏字等。
   本论文共分为五大章:第一章是《梵网经》的概述,除了说明本论文最主要的关键词“戒(S(i)la)”与“见(Di(t)(t)hi)”的意义与巴利语分析之外,还介绍了觉音论师之生平和著作等等。第二章是《梵网经》经文的汉语译校及对比研究。而第三章及第四章为本论文的核心,其中第三章是“三戒”的译注,第四章是“六十二见”译注。这两章各分为两大节,第一节是不同巴利语本的校勘,第二节则是泰语论疏《吉祥悦意》的汉语译注。第五章是最后一章,笔者将觉音论师的写作特色概分为九大点,包括:广申“戒”成立条件与特性之意义、提供各重要主题之判断、采用故事辅助说明等等,并且举实际例子作为说明。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