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家庭农场生产性贷款可获得性及影响因素研究——基于四川省208个家庭农场的调研
【6h】

家庭农场生产性贷款可获得性及影响因素研究——基于四川省208个家庭农场的调研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一章引言

1.1.1研究背景

1.1.2研究意义

1.2文献综述

1.2.1家庭农场的内涵和特点

1.2.2家庭农场融资问题研究

1.2.3农户信贷可获得性

1.2.4简要评述

1.3研究内容、方法及技术路线

1.3.1研究内容

1.3.2研究方法

1.3.3技术路线图

1.4研究的创新与不足

1.4.1主要的创新

1.4.2存在的不足

第二章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2.1.2农业生产性贷款

2.1.3农业贷款可获得性

2.2理论基础

2.2.1信贷配给理论

2.2.2不完全竞争市场理论

2.3农村金融机构与民间金融对农户贷款可获得性影响的机理

第三章四川省样本家庭农场生产性贷款基本情况分析

3.1数据采集

3.2样本家庭农场基本发展情况

3.2.1家庭农场主及家庭基本特征

3.2.2家庭农场产业分类

3.2.3家庭农场经营情况

3.3家庭农场生产性贷款现状

3.3.1家庭农场生产性贷款用途和动机分析

3.3.2家庭农场生产性贷款来源分析

3.3.3家庭农场生产性贷款金额需求情况分析

3.3.4家庭农场意愿贷款期限分析

3.3.5家庭农场生产性贷款满足程度分析

3.3.6家庭农场获得生产性贷款面临的障碍

33.4样本家庭农场发展面临的障碍

3.4.1家庭农场主素质不高,行为偏好保守

3.4.2家庭农场实力不强,创收能力弱

3.4.3金融支持体系建设落后,难以满足资金缺口

3.4.4农村信用环境差,农业保险和风险补偿机制缺乏

3.5本章小结

第四章影响生产性贷款可获得性的因素分析

4.1变量选取

4.1.1被解释变量定义

4.1.2解释变量定义

4.2模型构建

4.2.1主成分分析法

4.2.2 Logistic模型

4.3变量的共线性诊断

4.4主成分分析

4.4.1 KMO抽样适应性检验和Bartlett球形检验

4.4.2主成分分析结果

4.5 Logistic回归模型的构建

4.5.1模型估计结果

4.5.2模型检验结果

4.6结果分析

第五章结论和政策性启示

5.1结论

5.2政策性启示

5.2.1提高家庭农场主文化素质,加强贷款宣传

5.2.2改善家庭农场经营状况,提高收入水平

5.2.3加强对家庭农场的金融支持体系建设与金融产品创新

5.2.4构建和完善农业保险和风险补偿机制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展开▼

摘要

2013年中国的“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明确解释了何为“家庭农场”,家庭农场作为中国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之一,是近阶段以来农村综合改革最突出的闪光点。管理与发展好家庭农场,对实现农业现代化起着非常重要、深远的现实作用。到2015年底,中国经农业部认定的家庭农场已经有34.3万家,家庭农场慢慢地成为了强有力的农业生产队伍。近年来,在四川省各级政府的大力推动之下,四川省家庭农场也已经取得了快速发展,但由于仍处在发展初期,面临着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大、资金人员技术缺乏、规模效益不突出等一系列问题,特别是融资贷款难问题已经成为了家庭农场进一步发展的掣肘。因此,探索如何有效地为家庭农场在生产性贷款方面提供支持已经成为了关键的问题,本文通过对四川省家庭农场进行调研,梳理和分析影响四川省家庭农场生产性贷款可获得的影响因素。
  首先,本文在国内往外相关文献做出了综述,梳理了信贷配给理论、不完全竞争市场等相关理论,对家庭农场、农业生产性贷款和贷款可获得性等的特征做出了定义。然后,描述性分析了四川省样本家庭农场的发展情况、融资贷款情况,以及所面临的问题。接着,结合实地调查所获得的数据,把家庭农场的情况按照家庭农场主特征、家庭特征、家庭农场基本经营情况和对家庭农场对生产性贷款政策及程序的认知程度将变量划分为几个类型,然后用基于主成分分析法的Logistic回归模型对四川省样本家庭农场生产性贷款可获得性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检验,并详细解释了该回归结果。最后,基于实证分析结果做出结论,发现样本家庭农场生产性贷款可获得性的程度不高,且是受农场主个人和家庭特征、家庭农场经营状况和对贷款政策的认知程度共同作用的结果。并提出了对策建议:第一、提高家庭农场主文化素质,加强贷款宣传。第二、改善家庭农场经营状况,提高收入水平。第三、加强对家庭农场的金融支持体系建设与金融产品创新。第四、构建和完善农业保险和风险补偿机制。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