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四川省油菜主栽区油菜菌核病[Sclerotinia sclerotiorum(Lib.)de Bary]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治研究
【6h】

四川省油菜主栽区油菜菌核病[Sclerotinia sclerotiorum(Lib.)de Bary]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治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1 油菜菌核病概况

1.1 病原物

1.2 油菜菌核病的病害循环

2 油菜菌核病菌生物学特性

3 油菜菌核病发生与流行的影响因素

3.1 菌源量

3.2 油菜花期与子囊盘萌发期的吻合度

3.3 气象因子

3.4 油菜品种抗(耐)病性

3.5 栽培措施

4 油菜菌核病的预测预报

5 油菜菌核病的化学防治

5.1 防治适期和次数

5.2 防治药剂

6 油菜菌核病的生物防治

7 立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第二部分 四川省油菜主栽区菌核病发生情况调查

1 材料与方法

1.1 项目选点

1.2 调查内容与调查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四川各项目点油菜种植概况及油菜菌核病发病情况

2.2 四川省各地2007~2008年油菜主栽品种及抗耐病性表现

2.3 油菜花期基本气候条件及对油菜菌核病发生程度的影响

第三部分 油菜菌核病发病因素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田间子囊盘数量调查

1.2 菌核萌发子囊盘观察

1.3 子囊孢子释放量对发病的影响

1.4 气象因子对油菜菌核病发生程度的影响作用分析

1.5 品种抗耐病性

2 结果与分析

2.1 菌源量(田间子囊盘数量)

2.2 子囊盘萌发与花期相遇度对最终病情的影响

2.3 田间子囊孢子捕捉结果及子囊孢子释放动态分析

2.4 田间子囊孢子动态与油菜菌核病病情发展

2.5 气象因子对油菜菌核病发生的影响

2.6 品种抗耐性差异分析

第四部分 油菜菌核病的防治

1 材料与方法

1.1 化学防治

1.2 不同防控措施的示范和比较试验

1.3 油菜菌核病综合防治试验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药剂和防治次数对油菜菌核病的防效比较

2.2 大面积药剂防治的防治效果

2.3 不同措施防治效果比较

2.4 综合防治试验防治效果分析

第五部分 结论与讨论

1 四川省油菜菌核病的发生情况

2 四川省油菜菌核病发生的影响因素分析

2.1 田间子囊盘量、子囊孢子释放与菌核病的发生

2.2 气象条件与菌核病的发生

2.3 品种抗耐病性差异

2.4 栽培措施和人为因素

3 四川省油菜主栽区油菜菌核病的防治研究

3.1 油菜菌核病的防治试验结果

3.2 四川省油菜菌核病综合防治策略

4 其他问题分析

4.1 防治试验组合数偏少

4.2 病害压力较低

4.3 接种体的选择问题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展开▼

摘要

本研究主要通过对四川省成都市新都区、德阳市绵竹市、达州市大竹县、宜宾市宜宾县、绵阳市三台县、广元市剑阁县、南充市营山县和阆中市等不同油菜主栽区油菜种植基本情况、油菜菌核病发生程度、不同油菜品种抗、耐病性表现、田间菌源量、子囊盘抽生盛期与油菜盛花期吻合度、气候条件等信息进行调查和资料搜集、整理和分析,并结合田间子囊孢子捕捉和不同油菜品种苗期离体叶片接种抗耐病性比较等实验,分析四川省油菜主栽区油菜菌核病的发生规律,探索影响四川省油菜主栽区油菜菌核病发生流行规律的主导因素。通过在四川省不同油菜主栽区进行药剂防效比较、不同防治措施比较及综合防治试验,探明适合四川省油菜主栽区油菜菌核病的防治策略,找到轻便、经济、有效、安全的防治方法。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四川省油莱主栽系列和油菜菌核病发生基本情况
   四川省油菜主栽区油菜主栽品种主要有川油系列、绵油系列、德油系列、蓉油系列、宜油系列、蜀杂系列等。
   自2000年以来,四川省各油菜主栽区未出现油菜菌核病大发生的情况,这与抗病品种推广和抗病品种种植面积增大有关。各油菜主栽区油菜菌核病发生情况差异明显。2004~2006年四川省油菜菌核病整体发生程度高于其它年份,2007~2009年大部分地区发病较轻,少数地方如三台县和南充市发病相对较重。2010年,四川省各油菜主栽区油菜菌核病发病普遍较轻,大多数地方病情指数在5以下。从地域上看,川西平原和川南地区发病较轻,川东、川中及川北地区发生相对较重。
   2四川省油菜主栽区油菜菌核病发生的影响因素研究
   田间子囊盘量、子囊孢子释放与菌核病的发生根据田间子囊盘调查,四川油菜主栽区菌源基数不高,但广泛存在,旱地油菜田菌源量多于水旱轮作油菜田。子囊盘抽生盛期与油菜盛花期吻合度及该期间的降雨量对发病程度影响较大。田间子囊孢子捕捉实验发现,田间子囊孢子的释放出现了两个高峰。田间子囊孢子释放动态影响到田间病情的发展,子囊孢子释放高峰在田间叶发病激增之前。
   油菜品种抗耐病性差异来自南充市、达州市、三台县的15个油菜菌核病菌株和四川省15个油菜主栽品种交互接种发现,各主栽品种的抗耐病性存在差异,大多数品种相互之间抗耐病性差异都达到显著水平。不同菌株的致病力差异也达显著水平。推测不同地方的油菜菌核病病菌群体整体致病力水平存在差异,同一个品种在不同地方种植,其抗耐性表现的差异可能与当地病菌群体整体致病力高低有关。同时发现不同菌株的菌核萌发菌丝后,菌丝前期的生长速度可以反映该菌株的致病力强弱,两者呈极显著正相关。
   整理资料发现,四川省各油菜品种在各油菜主栽区田间抗耐性表现存在差异。相同品种在不同地方不同年份的发病情况均有差异。
   气象因子与菌核病的发生四川省油菜主栽区油菜菌核病发生程度与2~4月总降雨量、平均相对湿度的变化关系较为密切,2~4月总降雨量和平均相对湿度对油菜菌核病发生程度的影响作用大于2~4月平均温度。四川气候总体上较温暖,温度条件一般不会对油菜菌核病的发生造成较大的影响。
   逐步回归分析筛选出的气象因子表明油菜菌核病的发生主要与3、4月份的气象条件相关,尤其3、4月份的降雨量和湿度条件对油菜菌核病的发生程度具有重要影响。建立的回归模拟方程拟合准确度达到80%以上。根据气象部门的预测数据,利用建立的回归方程,可以对当年油菜菌核病的发生程度进行预测。预测的结果可以作为制定油菜菌核病防治策略的重要参考依据。
   3油莱菌核病的防治研究
   药剂防治通过各地的防治实验发现,目前市场上主要药剂如多菌灵、菌核净、腐霉利、甲基硫菌灵等用于油菜盛花期菌核病的防治均具有明显的防效,多菌灵在四川地区应用并未发现明显抗药性。药剂防治以盛花初期及7d后两次防治效果较好,防效可达80%以上。
   农业防治稻草覆盖和摘病老黄叶单独实施的防治效果为40%~50%之间。田间实施稻草覆盖可以减少杂草50%~70%。
   生物防治生物防治具有明显的防治效果,防效在50%~80%之间。木霉菌肥防效为60%左右,但具有明显促生作用,能够使油菜增产10%以上。盾壳霉、细菌YX7、放线菌YJ1和木霉H6防效达到75%左右,具有较好的生防潜力,值得迸一步研究。
   4油菜菌核病的综合防治
   四川省油菜菌核病的综合防治策略可将以下几个方面作为防控重点:以农业防治为基础,加强栽培管理;选用抗性品种,注意品种轮换;综合预测,及时防治;注重生态环境保护,综合防治。
   根据四川省油菜菌核病发生相对较轻的情况,建议在进行轮作、加强栽培管理和选用抗性品种的基础上,按照25kg/667m2在油菜移栽时穴施木霉菌肥,按300kg/667m2对油菜基部、行间土表进行稻草覆盖。在劳动力充足的情况下还可在盛花期和终花期各摘除病老黄叶一次。根据预测预报,在油菜菌核病轻发生程度下,不需再进行其他防治,若遇偏重发生年份,再及时在盛花期进行化学药剂或生防制剂的喷雾防治。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