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四川省籼稻区水稻稻曲病菌遗传多样性分析及稻曲病防治技术研究
【6h】

四川省籼稻区水稻稻曲病菌遗传多样性分析及稻曲病防治技术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上篇 文献综述

1 稻曲病菌的研究进展

1.1 稻曲病的分布

1.2 稻曲病的发病症状

1.3 稻曲病造成的经济损失

1.4 稻曲病病原菌的研究

1.5 稻曲病的病害流行

1.6 稻曲病的侵染规律

1.7 稻曲病的诱病因素

1.8 稻曲病的防治

2 分子标记技术在植物病原真菌群体遗传中的应用

2.1 RAPD(Random Amplified Polymorphic DNA)

2.2 RFLP(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

2.3 AFLP(Amplified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

2.4 ERIC—PCR(Enterobacterial Repetitive Intergenic Consensus—PCR)

3 NESTED—PCR(巢式PCR)

下篇 试验部分

第一章 四川省籼稻区稻曲病菌遗传多样性的初步分析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3 讨论

第二章 稻曲病防治技术研究

一、品种抗性评价

二、化学防治

三、生物防治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论文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致 谢

展开▼

摘要

水稻稻曲病(Rice False Smut,RFS)是一种世界性水稻真菌病害,以稻曲病菌[Ustilaginoidea virens(cooke)Takahashi]为害水稻穗部产生稻曲球为主。该病害不仅降低水稻产量,而且影响其品质,引起严重的经济损失,成为水稻优质、高产的又一大障碍。稻曲病菌还可以产生一种毒素C9H6O7,对人畜有致畸作用,成为生产上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控制稻曲病的发生发展,对水稻生产及稻米粮食安全至关重要。 四川是中国籼稻主栽区,栽培面积约200余万h㎡,各籼稻自然生态区环境复杂。近年来,稻曲病已成为四川省水稻生产上的重要病害之一。2005年四川省中晚籼稻稻曲病中等偏重,局部大发生,全省发生面积26.18万h㎡,实际损失1.48万吨。不同生态区的不同籼稻品种对稻曲病菌的抗性有很大差异,但是目前尚缺乏关于四川省稻曲病菌遗传多样性及其与寄主品种和病原菌地理分布关系的研究。 为进一步明确水稻稻曲病菌遗传多样性与地理生态分布和寄主品种的关系,本研究采用ERIC-PCR(Enterobacterial Repetitive Intergenic Consensus-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指纹图谱技术,对采自四川省6个籼稻自然生态区的60个稻曲病菌菌株进行了DNA分子水平上的遗传多样性研究,并进行UPGMA聚类分析和相似性分析。 结果表明,所采用的ERIC引物在不同供试菌株中分别扩增出5~20条不等的带谱;在0.75相似水平上,供试菌株被划分为11个遗传型群,其中L1、L4、L5为优势群,并存在次要小型群和特异性型群;来自同一地区的稻曲病菌菌株具有较高的遗传相似性,而不同地区的稻曲病菌则表现出程度不同的变异,且寄主品种与稻曲病菌遗传差异之间的相关性较小。 目前,防治稻曲病的主要途径有抗病品种的选育和利用,化学药剂防治和生物防治。其中选育和利用抗病品种不仅可以实现高产优质,同时也是解决稻曲病危害的最佳途径。本研究从以上三个方面探究对稻曲病的综合防治策略: 对稻曲病田间分布特点以及自然发病情况进行了调查,并对其抗性作出了评价。结果表明,稻曲病主要发生在稻穗的中、下部,少数发生在稻穗的上部。四川省的水稻主栽品种中大多数对稻曲病存在不同程度的感病性,整体对稻曲病的抗性偏低。各类型品种对稻曲病的抗病趋势大致为:常规中籼稻>杂交中籼稻;早熟中籼稻>中熟中籼稻>迟熟中籼稻。 化学防治方面:通过选择6种杀菌剂运用菌丝干重法对稻曲病菌菌丝生长进行室内毒力测定,试验结果表明井冈霉素、烯唑醇对稻曲病菌抑菌效果显著,其EC50值分别为22.07μg/ml和90.16μg/ml。然后分别测定井冈霉素和烯唑醇在不同混配比例下对稻曲病菌菌丝生长的毒力,并根据Wadley方法评价混剂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当井冈霉素、烯唑醇按EC50剂量3:1和5:1的比例混配时其SR值分别为1.8124和1.9052,表现出较好的增效作用。 选用30%爱苗EC等7种杀菌剂在不同时期对水稻稻曲病进行田间防治试验。结果表明:30%爱苗EC15mL/亩处理和20%井冈霉素AF6.5g/亩处理的防治效果较好,均达到70%左右,而50%多菌灵WP62.5g/亩处理的防效在所有处理中防效最低,仅在30%左右,且差异显著。 生物防治方面:利用枯草芽孢杆菌Xi-55处理稻曲病菌和水稻种子,测定对稻曲病菌的孢子萌发影响、抑菌率、致畸性以及对水稻的促生性作用。结果表明,Xi-55的发酵液对稻曲病菌平均抑制率为54.64%,对稻曲病菌分生孢子萌发平均抑制率为69.33%,对水稻促生作用不明显。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