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小麦与八倍体小偃麦杂种结合辐射诱导后代的分子细胞遗传学分析
【6h】

小麦与八倍体小偃麦杂种结合辐射诱导后代的分子细胞遗传学分析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论文独创性声明及关于论文使用授权的声明

第一章文献综述

1.1偃麦草基因资源及在小麦育种中的利用

1.1.1偃麦草基因资源

1.1.2偃麦草在小麦育种中的利用

1.2外源遗传物质的检测

1.2.1形态标记

1.2.2细胞学标记

1.2.3生化标记

1.2.4染色体荧光原位杂交(in situ Hybirdization)

1.2.5分子标记(Molecular markers)

1.3实验目的和意义

第二章小麦-偃麦草杂种后代减数分裂行为分析

2.1材料与方法

2.1.1材料

2.1.2实验方法

2.2结果与分析

2.2.1染色体数目分布

2.2.2染色体配对分析

第三章染色体Gimsa-C带鉴定分析

3.1材料与方法

3.1.1实验材料

3.1.2实验方法

3.2染色体C带结果与分析

第四章基因组原位杂交分析

4.1材料与方法

4.1.1实验材料

4.1.2实验方法

4.2结果与分析

第五章农艺性状考察

5.1抗病性调查

5.2其它性状考察

第六章讨论

6.1八倍体小偃麦的利用价值

6.2利用八倍体小偃麦创制小麦-偃麦草代换系、附加系及易位系

6.3利用八倍体小偃麦结合辐射诱变创制小麦-偃麦草易位系

6.4普通小麦与八倍体小偃麦杂种后代的农艺性状

参考文献

致谢

硕士期间发表的文章以及硕士期间参与的科研课题

展开▼

摘要

偃麦草染色体上携带有许多对改良小麦抗性、产量、品质、适应性强等的有益目标基因,如抗条锈、叶锈、杆锈、白粉病、黄矮病、耐旱、耐盐碱、多蘖、高蛋白等。通过远缘杂交的方法,可将偃麦草的染色体片段或基因导入到普通小麦中,使后者获得偃麦草的优良性状。本实验为了转移偃麦草属的有利基因,利用西南地区推广的小麦品种川麦107为母本,来源于间偃麦草和长穗偃麦草两个八倍体小偃麦杂交所得的F1为父本,对其杂种F2代种子进行辐射处理。从小麦与八倍体小偃麦的杂种后代中,筛选出一些可能带有抗病、优质等基因的易位系(包括几个可能的小片段易位系)和十多个可能小麦-偃麦草附加系。本文对带有八倍体小偃麦血缘的小麦杂种后代进行了抗病调查、减数分裂及基因组原位杂交鉴定,主要结果如下:  1.抗病调查在F2M6世代,得到了一批对白粉病高抗或完全免疫的植株,其中3号株系的绝大部分植株,12-3,30-1,37-2,37-3,37-4对白粉病完全免疫,而其亲本89-107表现高感白粉病。由此推测,抗白粉性来自八倍体小偃麦。 2.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分析(PMCMI)在F2M6世代,随机选择148个单株进行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观察和分析。结果表明:在该世代染色体数目变化为41~46条,有相当一部分材料在细胞学上基本稳定,它们的减数分裂细胞中期I中绝大多数细胞的染色体以二价体形式存在,减数分裂正常。 3.基因组原位杂交(GISH)用拟鹅观草总基因组DNA作探针,中国春总DNA进行封阻,选择了几个可能含偃麦草种质的株系进行基因组原位杂交,结果表明,其中一个种子颜色为深蓝色的02-97株系,其体细胞染色体条数为42,,其中有两条染色体仅有末端具有黄色荧光杂交信号。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