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四川省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建设分析——以统筹城乡为主题的宜宾市南溪区的创建为例
【6h】

四川省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建设分析——以统筹城乡为主题的宜宾市南溪区的创建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案

1.4.1 研究方法

1.4.2 技术路线

2 可持续发展实验区概述

2.1 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建设的理论基础

2.1.1 可持续发展理论

2.1.2 循环经济理论

2.1.3 低碳经济理论

2.2 可持续发展实验区概况

2.2.1 可持续发展实验区的起源与发展阶段

2.2.2 可持续发展实验区的类型

2.2.3 可持续发展实验区的分布特征

3 四川省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建设概况

3.1 四川省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建设起源

3.2 四川省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建设成就

3.2.1 成都市金牛区——“统筹城乡”发展模式

3.2.2 德阳市广汉市——“广汉模式”

3.2.3 乐山市五通桥区——“循环经济”发展模式

3.2.4 眉山市丹棱县——“生态经济”发展模式

3.3 四川省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建设障碍

3.3.1 人口、资源及环境压力巨大

3.3.2 产业结构不合理

3.3.3 科技发展水平较低,创新能力不足

3.3.4 公众意识不强,参与度不足

3.4 四川省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建设思路

3.4.1 扩大实验区范围

3.4.2 拓宽实验区内容

3.4.3 凝练实验区特色

4 宜宾市南溪区创建统筹城乡省级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实例分析

4.1 南溪区基本概况

4.2 南溪区可持续发展的优势条件与制约因素

4.2.1 南溪区可持续发展的优势条件

4.2.2 南溪区可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

4.3 南溪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定位

4.4 南溪区创建统筹城乡省级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动力机制研究

4.4.1 南溪区创建统筹城乡省级可持续发展实验区理论框架体系

4.4.2 南溪区创建统筹城乡省级可持续发展实验区研究方法

4.4.3 南溪区创建统筹城乡省级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发展战略

5 南溪区创建统筹城乡省级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发展建议

5.1 贯彻落实实验区运行机制

5.2 立足区域实际,科学编制发展规划

5.3 先行先试,坚持改革引领发展

5.4 加强产业互动,促进城乡经济发展

5.5 推进环境保护,建设城乡生态文明

6 结论与不足

6.1 结论

6.2 不足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随着人口、资源与环境压力的增加,可持续发展思想已逐渐融入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可持续发展实验区作为实践载体也愈加受到各方关注。本文以可持续发展实验区为研究对象,在总结了实验区建设的理论基础和发展起源、阶段、类型等概况的基础上,分析了四川省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建设的成就与障碍,梳理了四川省实验区建设的发展思路,并以宜宾市南溪区为例进行了实例分析。
  南溪区地处四川南部,具有独特的区位条件和资源优势。近年来南溪区通过实施统筹城乡发展理念,区内经济高速稳定增长,城镇化水平大幅提升,各产业发展态势良好,但经济总量偏低、产业结构不合理、城镇化不平衡、二元体质明显等制约因素犹存。因此,在国家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纵深推进的大背景下,抓住成渝经济区、川南经济区以及宜宾百万人口大市建设等多重战略机遇,创建统筹城乡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对于实现南溪区的可持续发展以及推进四川省实验区建设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本文通过对南溪区发展优势与制约因素的分析,设定了南溪区创建统筹城乡省级可持续发展实验区的战略定位,并根据南溪区的发展特色,因地制宜地提出了统筹城乡可持续发展理论框架。通过对反映南溪区各乡镇基本发展情况的数据收集,进行因子分析,并凭借公共因子综合得分情况,将南溪区的各乡镇划分开发层次等级。按照以点带轴、以轴带面的发展思路,探讨南溪区创建统筹城乡省级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在两化互动、三化联动上的发展战略。
  针对南溪区的现状以及可持续发展实验区的建设要求,本文从实验区运行机制、规划编制、政策引领、产业互动以及资源环境保护等方面提出了南溪区创建统筹城乡省级可持续发展实验区的发展建议。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