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马克思主义实践观视域下艺术类高校大学生职业规划指导探析
【6h】

马克思主义实践观视域下艺术类高校大学生职业规划指导探析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1 引言

1.1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思路及主要内容

1.4 研究方法

1.5 创新与不足

2 马克思主义实践观浅析

2.1 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基本思想

2.2 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本质特点

3 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对我国高校职业规划的指导作用

3.1 重视人的主体作用是开展职业规划指导的先决条件

3.2 重视实践的媒介作用是开展职业规划实践的重要条件

3.3 重视环境对人的促进作用是开展职业规划指导实践的必要条件

4 我国艺术类高校职业规划指导实践审视

4.1 艺术类高校学生主体特点分析

4.2 艺术类高校职业规划指导的实践现状

4.3 艺术类高校职业规划指导实践缺失的成因

4.4 艺术类院校切实可行地开展职业规划指导的必要性

5 马克思主义实践观指导下推进艺术类高校职业规划指导的途径

5.1 重视实践育人,促进职业规划者主体的自我生成

5.2 加强环境建设,促进职业规划教育全面协调发展

5.3 尊重发展规律,重视职业规划指导工作的阶段性指导

结论

参考文献

附表

致谢

在校期间的科研成果

展开▼

摘要

实践是马克思主义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理论核心和本质特征,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最精髓的环节,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区别于历史上以往任何哲学的基础,所以如何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实践观,成为正确理解整个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关键。随着知识经济的迅速发展,艺术类专业如雨后春笋般悄然而生,并以日益蓬勃的发展劲头在高校中发展,国家多次提出建设创新实践型人才的号召,在此背景下,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切实可行的在艺术类高校开展职业规划指导对培养创新实践型的高级艺术类人才有着深远的现实意义,本文以艺术类高校职业规划指导为研究对象,分析了目前我国艺术类高校的学生特点及职业规划发展现状及成因,运用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基本理论对职业规划进行科学的统筹分析,将艺术类高校职业规划指导纳入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视域中,系统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实践观指导下艺术类高校职业规划指导应该如何转变固有思路,树立科学的发展观,紧密围绕人的主体性,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丰富校内外实践载体的建设,积极促进实践环境的建设,尊重发展规律,注重阶段性指导,多角度全面提升艺术类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与就业成功率,培养更多更好的艺术类高级创新实践型人才。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