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耕地占补质量平衡评价在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中的研究
【6h】

耕地占补质量平衡评价在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中的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第一章 序言

1.1 选题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

1.2.1 相关概念解释

1.2.2 国外耕地质量评价研究状况

1.2.3 国内耕地质量评价研究状况

1.3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二章 耕地质量平衡评价理论与方法

2.1 基本理论

2.2 质量评价研究方法

2.2.1 指标选取及权重确定方法

2.2.2 分等单元划分方法

2.2.3 耕地质量评价方法

第三章 四川省农用地分等定级成果研究

3.1 指标体系构建原则

3.2 确定分等因素

3.3 耕地质量评价因子权重计算

3.4 确定标准耕作制度、基准作物和指定作物

3.5 确定补充耕地质量等级

3.5.1 确定耕地自然质量分

3.5.2 确定耕地自然质量等指数

3.5.3 确定耕地利用等指数

3.5.4 农用地等指数计算

3.5.5 四川省农用地等别划分成果表

第四章 占补耕地数量质量等级折算系数研究

4.1 耕地数量质量按等级折算的涵义

4.2 农用地分等与标准粮关系函数确定

4.3 确定占补耕地地块等级折算系数

第五章 实证研究

5.1 成都市大邑县挂钩项目实证研究

5.1.1 研究区概况

5.1.2 确定标准耕作制度和作物类型

5.1.3 评价指标选取及量化

5.1.4 确定评价指标权重

5.1.5 确定耕地自然质量分

5.1.6 确定耕地自然质量等指数

5.1.7 确定耕地利用等指数

5.1.8 确定补充耕地利用等

5.1.9 确定占、补耕地地块等级折算系数

5.2 自贡市大安区挂钩项目实证研究

5.2.1 研究区概况

5.2.2 确定标准耕作制度和作物类型

5.2.3 评价指标选取及量化

5.2.4 确定评价指标权重

5.2.5 确定耕地自然质量分

5.2.6 确定耕地自然质量等指数

5.2.7 确定耕地利用等指数

5.2.8 确定补充耕地利用等

5.2.9 确定占、补耕地地块等级折算系数

5.3 结论分析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耕地是农业生产最基本的生产资料。耕地的数量和质量,关系到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人与自然的和谐。随着社会经济发展,耕地数量急剧减少和各项非农建设占用耕地面积不断扩大的矛盾日益突出,人地矛盾日益尖锐。国家虽自1999年至今,已连续十多年实现耕地占补平衡,并也经各种政策和规定指导,但实际操作中,补充耕地质量一直是耕地占补平衡考核工作的薄弱环节,耕地质量评价成为一个重要研究课题。、四川为内陆农业大省,人口众多。耕地不仅是四川解决“三农”问题的重大难题之一,而且是影响四川粮食安全和整个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大因素。挂钩政策是落实耕地占补平衡的一项重要政策。自2006年,四川在全国试点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以来,在实施耕地总量动态平衡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也不免存在耕地占补不平衡现象,有些地方为追求挂钩指标,往往注重增加耕地面积,忽视补充耕地的质量提高,导致补充耕地的质量水平很低。
   本研究依据农用地分等规程,基于四川省农用地分等划分研究成果,运用利用等作为划分耕地等别标准,探讨了以标准粮产量为基准计算等别之间折算系数。并以四川省自贡市大安区和平乡与大安区三多寨镇同春村、新民镇董家村、大山铺镇江姐村、盐井村灾后重建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和成都市大邑县青霞镇与大邑县雾山乡虾口村、两河口社区灾后重建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项目进行实证研究,确定了耕地占补平衡质量评价体系及测算方法,得出补充耕地质量等级,为规范实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挂钩指标耕地质量考核提供依据。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