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四川薅草锣鼓研究——以四川省屏山县薅草歌为例
【6h】

四川薅草锣鼓研究——以四川省屏山县薅草歌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附图

一、绪论

二、薅草锣鼓概说

(一)文献与传说中的薅草锣鼓

(二)薅草锣鼓的分布

(三)巴蜀薅草锣鼓概况

三、屏山县薅草歌的鼓师和队形

(一)屏山县薅草歌概况

(二)薅草歌中的鼓师

(三)薅草歌的队形

四、屏山县薅草歌的程序

(一)程序、歌词与唱腔

(二)“六歇气”所唱内容及特点

1、上午第一歇气

2、上午第二歇气

3、上午第三歇气

4、下午第一歇气

5、下午第二歇气

6、下午第三歇气

五、薅草歌的文化内涵

(一)薅草歌中的原始宗教的印迹

(二)薅草歌中的仙道与佛教

1、仙道

2、佛教

(三)薅草歌中的教化内容

1、孝亲

2、劝善

3、讲唱传说与历史

4、重教

(四)薅草歌中的婚恋内容

1、恋爱

2、弃妇

六、薅草歌音乐分析

(一)固定唱腔分析

1.《四平腔》

2.《望郎调》

3.《懒翻身》

4.《看郎歌》

5、 小结

(二)薅草锣鼓中的锣鼓

1.锣与鼓

2、屏山县薅草歌中的鼓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摘要

薅草锣鼓是一种伴随田间集体劳动(部分种植业),由“歌师”在鼓的伴奏下进行演唱的一种民间艺术形式。这种民俗文化现象,在我国源远流长。 薅草锣鼓起源甚早,较为集中地分布在湖北、云南、贵州、四川、重庆、广西、陕西、甘肃以及少数民族地区,如:土家族、苗族、瑶族、壮族、回族、仫佬族聚居等地都有薅草锣鼓的踪迹。 通过田野调查,笔者发现:四川省屏山县的薅草歌与上述其他地方的薅草歌虽有相同之处,但更有其自己的特点。 据笔者了解,屏山县的薅草歌至今未有人进行较为系统、深入的研究。然而有着独特魅力的屏山县薅草歌已经濒临绝迹。 本文将运用田野调查与案头工作相结合的方法,对屏山县薅草歌的程序、功能及文化内涵等做力所能及的系统研究。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