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利益相关者视角下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价值关系实证研究——来自深沪制造业上市公司微观数据
【6h】

利益相关者视角下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价值关系实证研究——来自深沪制造业上市公司微观数据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1.4 可能的创新点

1.5 文章的结构

2 概念界定及文献综述

2.1 企业社会责任的界定与计量

2.1.1 企业社会责任的概念界定

2.1.2 企业社会责任计量方法

2.2 企业价值的界定与计量

2.2.1 企业价值的概念界定

2.2.2 企业价值的计量方法

2.3 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价值的相关性综述

2.3.1 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价值正向相关

2.3.2 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价值负向相关

2.3.3 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价值其他关系综述

2.4 文献综述简评

3 基础理论及机理研究

3.1 理论基础

3.1.1 利益相关者理论

3.1.2 企业契约理论

3.2 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价值关系的机理研究与假设

3.2.1 整体社会责任与企业价值关系的机理研究与假设

3.2.2 分级社会责任与企业价值关系的机理研究与假设

4 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价值关系的实证研究

4.1 研究假设

4.2 模型设计

4.2.1 样本选择及来源

4.2.2 变量选择

4.2.3 样本描述性分析

4.3 模型构建及检验

4.3.1 模型构建

4.3.2 相关性分析

4.3.2 模型检验及选择

4.4 模型实证回归分析

4.4.1 整体企业社会责任回归结果与分析

4.4.2 分级企业社会责任回归结果与分析

4.5 关于整体社会责任与企业价值非线性关系的验证

5 结论及建议

5.1 研究结论

5.2 相关建议

5.2.1 企业层面的建议

5.2.2 政府层面的建议

5.2.3 市场层面的建议

5.3 研究的局限性及展望

附录

参考文献

致谢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目录

展开▼

摘要

在经济新常态背景下,扩大内需、供给侧改革、金融体制改革、绿色发展等巨大风口给我国社会责任发展吹来了暖风,我国社会责任事业进入快速发展通道。2015年,我国《社会责任指南》、《社会责任报告编写指南》及《社会责任绩效分类指引》三项国家标准正式发布,这为我国统一和规范社会责任相关概念,各组织正确理解社会责任实践,提高我国社会责任发展水平有着历史性的意义。
  我国政府积极推行社会责任发展,企业也在积极关注社会责任是否值得投资,这看似简单的问题,回答起来却不容易。由于我国推行企业社会责任时间较短,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有限,不同企业对待社会责任态度千差万别,学术界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价值相关性研究结论也各不相同,因此,理清社会责任与企业价值相关性,颇具现实意义与理论研究意义。目前研究我国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价值关系的文献发现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也有少量研究显示负相关、不相关或非线性相关关系。造成结论不同的主要原因总结有以下几点:缺乏健全的企业社会责任数据体系;缺乏从整体社会责任和分级社会责任视角同时研究社会责任与企业价值关系;忽略了不同行业社会责任差异的影响;微观机理相对浅显,尤其是对企业价值的具体影响机理有待深化。因此,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价值关系有待深入研究,而本文尝试去解答这一问题。
  本文充分考虑造成结论不一的原因,首先在数据使用上采用和讯上市公司第三方测评社会责任数据库数据,减少自行编制指标体系或单一会计指标衡量所带来的主观性和片面性。此外,本文从整体社会责任与各分级社会责任角度同时进行研究,以充实目前学术界整体和分级社会责任并行研究相对缺乏的现状。而在机理研究中,本文还尝试性的总结出整体社会责任与分级社会责任对企业价值的具体影响机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关假设。本文选取制造业企业为样本,既充分考虑了行业的因素,同时也在于我国制造业作为第二产业的主要组成部分,对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影响范围广、力度大。
  具体来看,本文的主要研究思路及内容为:
  首先本文在已有研究基础上对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价值进行了概念界定,并进行了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价值的相关性综述,归纳出研究结论不一的原因,由此形成本文的研究内容之一。此后再引出利益相关者理论和契约理论,为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价值关系探讨研究提供了研究视角和基础理论。
  其次,本文同时考察整体和分级社会责任与企业价值的影响机制,将整体社会责任与企业价值关系机理分为激励机制与约束机制两方面,并在此基础上对各分级社会责任与企业价值影响机制进行了详细阐述,同时提出了文章的六大假设:假设1,企业履行整体社会责任与企业价值正相关;假设2,企业履行股东责任与企业价值正相关;假设3,企业履行员工责任与企业价值正相关;假设4,企业履行供应商、客户和消费者社会责任与企业价值负相关;假设5,企业履行环境责任与企业价值负相关;假设6,企业履行政府及慈善事业社会责任与企业价值正相关。
  再次,本文在研究假设基础上进行了实证分析。本文充分考虑了行业及样本因素,选取了制造业2010-2013年深沪A股635家上市公司共2540个数据作为样本,其中企业社会责任指数数据来自于和讯上市公司第三方专业测评数据库,企业价值及相关控制变量数据均来自于国泰安数据库。整体企业社会责任指数与各分级社会责任指数直接取值于数据库,而企业价值用市场指标托宾Q值和成本指标总资产收益率计量。此后,本文进行了模型的构建,样本相关性分析,多重共线性检验,F检验与豪斯曼检验检验以及模型异方差处理。然后分别对整体社会责任模型与分级社会责任模型进行面板回归,并对整体社会责任可能的非线性关系进行了验证。
  最后通过实证分析本文得出的结论如下:第一,企业整体社会责任与企业价值正相关,企业履行各利益相关者社会责任,可以通过资本成本激励、企业声誉激励、竞争优势激励等作用于企业的生产与经营,对企业价值带来积极影响。第二,股东责任、政府和慈善事业社会责任对企业价值的影响显著正相关,说明积极维护和发展股东、政府和社会慈善事业关系,对制造业企业价值提升有重大意义。第三,员工社会责任,供应商、客户及消费者社会责任以及环境社会责任对企业价值的影响不显著,说明履行部分利益相关者的社会责任与企业价值关系不明确,这反映出我国制造业企业对员工责任,供应商、客户及消费者责任,环境责任的履行未引起重视,激励机制不足。第四,制造业企业履行不同利益相关者的责任,对企业价值的影响路径、大小与方向均存在差异,因此需要对不同利益相关者制定不同的社会责任战略。
  为此,本文分别从企业层面、政府层面和市场层面提出了相关的建议,具体包括在企业层面上,一方面要差别对待各利益相关者的需求,才能优化企业资源配置,提高企业绩效。另一方面要大力建设企业社会责任文化战略,让企业社会责任文化作为企业持续发展的动力,长期内形成企业独特竞争力,增加企业价值;政府层面上,一方面要合理引导企业社会责任发展,改变企业社会责任压力和费用观念,创造互利共赢的经济共生圈。另一方面,要加大企业社会责任制度建设,保障企业与各利益相关者的经济共赢,增强社会生产力;市场层面上应及时建立公开透明的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平台,提高市场的传递效率,增强社会责任传导机制。
  本文可能的创新点主要有:第一,在研究机理上,本文将影响机理一分为二,提炼出整体社会责任与企业价值存在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这两个反向作用机理,并对各分级社会责任对企业价值的影响进行了理论分析,使得其影响机制更加明朗,在理论上反映出履行不同社会责任其影响方式和结果不同;第二,在研究内容上,文章将整体社会责任与分级社会责任同时与企业价值关系进行研究,将现有研究中只分析整体或部分社会责任的弊端去掉,反映出企业履行整体社会责任与企业价值并不违背,而分级社会责任中与企业价值关系并不一致,因此提出企业应该积极践行社会责任,而对不同利益相关者进行社会责任履行时,需要进行差别对待;第三,在企业价值衡量上,本文采用了市场指标托宾Q值和成本指标总资产收益率两个不同指标进行计量,一是较好避免了指标选择的随机性,二是增加了结论的适用性,进而增加实证结果的真实性与一致性。第四,在研究方法上,本文采用的是面板稳健固定效应回归,相对于大多数文章使用纯截面和多时期混合截面数据而言,具有一定优势。
  本文的局限性及研究展望:首先在样本选择上删除了含H股和交叉持股公司,对上市时间进行限制,剔除了ST、*ST类公司,因此样本的随机性受到一定影响。其次,本文机理部分仍处在较为肤浅的地步,其影响过程的微观机理还有待进一步的提升;再次,本文提出的假设研究并未得到全部验证,而导致结果不显著的原因本文只是给出了可能的解释;最后,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价值之间可能存在双向因果关系,模型可能存在内生性,这也是本文是研究局限性。而在今后的研究中,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扩展:一是在企业社会责任内容界定上需要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评价系统;二是可以重点关注相关中介变量对企业价值的传导作用,进一步明晰对企业价值影响的传导机理;三是可以考察企业社会责任对企业价值的长期影响,本文数据限于只有四年,因此长期影响研究不能得以展开;四是可以进一步考察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价值的相互因果关系,探究企业社会责任可能的内生性问题。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