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债务治理理论——基于谨慎性行为的解释及在中国的运用
【6h】

债务治理理论——基于谨慎性行为的解释及在中国的运用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1.绪论

1.1相关概念的界定

1.1.1债务契约

1.1.2债务治理

1.1.3谨慎性行为

1.1.4控制权、控制权配置、控制权机制

1.2本论题的研究意义与选题依据

1.2.1研究意义

1.2.2选题依据

1.3本文的研究内容和逻辑结构

1.3.1研究内容

1.3.2逻辑结构

2.文献综述:债务治理的理论框架

2.1债务治理在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2.2债务治理的理论框架

2.2.1债务治理——基于会计指标监督的财务治理理论

2.2.2债务治理的实现:剩余控制权的相机转移机制

2.3债务治理理论框架的构造

3.研究问题与研究假设——基于谨慎性行为的解释

3.1谨慎性行为:一个必要的研究角度

3.2研究假设

3.2.1谨慎性行为的表现:对不同性质信息的判断

3.2.2谨慎性行为的表现:负债对投资的关系

3.3假设之间的关系

3.3.1负债和谨慎性行为的关系(基本假设)

3.3.2负债与投资的关系(辅助假设)

4.实证设计

4.1样本选取

4.1.1数据来源

4.1.2对采用两组不同样本的解释

4.2变量设计

4.3统计软件及研究方法

4.3.1统计软件

4.3.2研究方法

5.实证研究及结果分析

5.1负债和谨慎性行为的实证研究(基本假设)

5.1.1指标筛选及模型建立

5.1.2实证结果及其分析

5.2负债对投资关系的实证研究(辅助假设1)

5.2.1指标筛选及模型建立

5.2.2实证结果及其分析

6启示与思考

6.1思考与建议

6.1.1本文基本结论

6.1.2对结论的思考

6.2本文研究的特色与不足

6.2.1本文的特色之处

6.2.2本文的不足之处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致谢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目录

展开▼

摘要

目前,研究债务治理的文献比较多,也日趋成熟。本文试图从谨慎性行为角度来验证债务治理效应,为债务治理理论的完善添砖加瓦,同时也窥悉债务治理在我国的不足,以提出相应的建议。 综合相关文献,本文把债务治理效应归纳为:由于债务契约的签订和出于自己利益的需要,债权人会以会计指标和限制性规定为标准,充分行使监督经理层会计管理行为的权利;而经理层出于自己的法律责任和公司内部压力也将自己的会计管理行为控制在这些指标和规定允许的范围内,从而减少经理因自利行为带来的债权人和股东利益的损失,这个由债务契约引起的财务治理机制就是债务治理效应。一般来说,债务治理还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义,但毫无疑问,其主要是指债务这种契约在公司治理层面上对经理层、股东、债权人等利益相关者的影响。 第一部分为绪论,包括相关概念的界定、本文的研究意义和选题依据、本文的研究内容和逻辑结构。 第一节界定了本文理论框架所需要的四个重要的概念。债务契约是债务治理的基础,债务契约的相关理论也是债务治理的理论基础。谨慎性行为是本文实证检验的视角,从谨慎性行为、而非从其它角度验证债务治理效应,因而其是本文实证检验的基础。 第二节论述了本文的研究意义和选题依据。 在研究意义上,本文的出发点是“利益和谐”。“利益和谐”往往是使经济关系达到帕累托最优的重要条件,也是“和谐社会”最本质的要求。债务契约关系到债权人、股东、经理层的利益,如何基于债务契约维护他们的利益和谐也应该是值得我们关注的重要问题。当前我国上市公司大量存在着经理层权力过大、所有者缺位等问题,进而导致股东利益大肆受到侵害等明显的公司治理缺陷。同时,由于不健康的银企关系造成的银行呆账、坏账金额也特别巨大,成为了我国金融业健康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解决这些问题的思路之一就是如何充分发挥债务的治理作用。因而,如何让该效应在我国充分发挥还具有特殊的现实意义。 第三节介绍了本文的研究内容和逻辑结构。在研究内容上主要包括债务治理的理论框架构建和从谨慎性行为角度实证检验债务治理效应两方面。在逻辑结构上,第一章和第二章作为理论基础,第三、四、五章的实证检验为事实依据,第六章可以看为本文的结论及政策含义部分。 第二部分为理论部分,也就是论述债务治理的理论框架。 第一节主要从研究方法和研究方式的角度简要了解债务治理在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第二节集中笔墨论述债务治理的理论框架。所谓理论框架,即概念框架、概念结构,其是由互相关联的目标、基本概念,各种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所组成的逻辑一致的体系。从这个定义可以看出,理论框架是一个整体,应完整地从理论上解释该领域的所有问题,或至少是主要问题;概念框架的各种要素之间不是分散的、孤立的、毫无联系的,而是相互协调,具有一定的逻辑推理,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要定义一个概念框架就必须指出它包括哪些要素,以及必须指明这些要素之间的内在逻辑联系。 债务治理就是以公司治理主体的利益和谐为逻辑起点,以债务契约、会计指标、财务治理等基本要素为内涵,以剩余控制权的相机转移为外延。其中,债务契约是债务治理的基础,会计指标是债务契约的有效监督手段,财务治理是债务治理的实质;剩余控制权的相机转移机制则是实现债务治理的方式。 第三部分是研究问题与研究假设。是联结本文理论和实际的部分。 第一节主要阐明为什么要从谨慎性行为的角度来验证债务治理效应,是本文承上启下的关键一节。 首先,从必要性来看,在“经济人假设”的前提下,公司治理的利益主体的相关决策行为都可以理解为围绕着控制权的博弈。对公司的经理层而言,合理谨慎的会计管理行为会让公司的会计指标符合债务契约的相关规定,以使掌握在自己手里的控制权不被转移到债权方;对债权人而言,其通常关心的两类会计指标——盈利率和股利支付率,直接受到企业财务政策的影响。企业选择何种财务政策、将直接影响到上述会计指标,因此为了最大限度地降低风险,债权人会要求经理采用相对谨慎的会计管理行为,使其不高估资产和利润,也不向股东支付过高的股利,从而减少由债务引起的代理成本以及由于不谨慎导致的股东诉讼成本,保证本金和利息的收回。所以,谨慎性行为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债务治理效应。故我们有必要从此角度来研究、验证债务治理。 其次从可能性来看,谨慎性作为会计核算的重要原则之一,同时谨慎性也是财务管理应该遵循的原则,有其独特的内容;目前对谨慎性行为的研究,不管是从理论上还是实际上来看都比较成熟,各种财务指标比较容易选取和量化。因而,从谨慎性行为角度来研究、验证债务治理也是可行的。 第二节和第三节主要讲本文的假设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根据已有的文献和研究目的,本文提出了如下五个假设: 假设一:负债比率越高,会计管理行为就越谨慎。 假设二:盈利能力为负的公司,债权人将要求经理层的会计管理行为更为谨慎。 假设三:债务对于国家控股的公司可能不能起到真正意义上的约束作用。 上面这三个假设是从对“好消息”、“坏信息”的不同判断来分析的,是基本假设。 假设四:负债比率越高,投资规模就越低。 假设五:商业信用与银行借贷对企业投资行为有不同影响上面这两个假设是从负债对投资的影响来分析的,是辅助假设。 第四部分是实证设计,主要包括样本选取和变量设计。 本文针对基本假设和辅助假设选择了不同的样本,数据主要来自国泰安研究服务中心。本文两个表格分别说明了自变量和因变量的计算方法及相应解释。 第五部分是本文的实证检验及结果分析部分。 首先本文在Basu模型的基础上,构建了适合三个基本假设的模型,并对其进行了检验。在假设一模型中,关键自变量系数为0.575,其t值为9.08,显著为正,假设一得到了验证,说明负债越高,会计管理行为就越谨慎。在假设二模型中,关键自变量系数为1.50,其t值为19.5,假设二得到了验证,说明盈利能力为负的公司,债权人将要求采取更为稳健的行为。在假设三模型中,关键自变量的系数为-0.543,t值为-6.142,假设三也得到了验证,说明债务对于国家控股的公司可能不能起到真正意义上的约束作用。 然后本文在童盼、陆正飞的模型为基础,构建了适合两个辅助假设的模型,并对其进行了检验。在假设四模型中,xl的系数为-0.008404,t值为2.122945,显著为负;x5的系数为-0.031709,t值为1.973203,结果也为正(不显著);X<,1>+x<,5>=-0.0394。假设四得到了验证,说明负债比率越高,投资规模就越低。在假设五模型中,x<,4>+x<,6><0,x<,3>+x<,7><0,这说明无论是银行负债还是商业信用其比例与投资规模无论是在高风险项目或者是低风险项目下都成显著负相关,从一个侧面说明了债务会增加会计谨慎性,假设五得到了验证。 最后一部分为启示和思考,同时还指出了本文的特色和不足之处。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