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虚实相生理念在餐饮空间意境营造中的运用研究
【6h】

虚实相生理念在餐饮空间意境营造中的运用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

1.2 课题研究现状、研究目的以及研究意义评述

1.2.1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评述

1.2.2 研究目的

1.2.3 研究意义

1.3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及研究方法

1.3.1 研究的主要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课题研究的创新性

第2章 虚实相生理念概述及在各艺术门类中的运用

2.1 虚实相生理念概述

2.1.1 虚实相生理念的存在属性

2.1.2 中国古代哲学中的虚实概述

2.1.3 中国古典美学中的虚实概述

2.2 虚实相生在中国传统艺术门类意境营造中的运用

2.2.1 意境概述

2.2.2 虚实相生在中国传统绘画意境营造中的运用

2.2.3 虚实相生在中国书法意境营造中的运用

2.2.4 虚实相生在中国舞台戏曲意境营造中的运用

2.2.5 虚实相生在中国古建筑和园林艺术意境营造中的运用

2.3 虚实相生在当代艺术门类意境营造中的运用

2.3.1 虚实相生在平面设计意境营造中的运用

2.3.2 虚实相生在工业产品设计意境营造中的运用

2.3.3 虚实相生在建筑设计意境营造中的运用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虚实相生”与餐饮空间意境营造的关联性研究

3.1 空间概述

3.1.1 空间中的虚实属性

3.2 餐饮空间概述

3.2.1 餐饮空间的分类

3.2.2 餐饮空间的设计原则

3.2.3 餐饮空间的功能演变

3.3 意境营造在餐饮空间设计中的必要性

3.3.1 意境营造影响就餐者的行为模式

3.3.2 意境营造重视文化元素的提炼

3.4 虚实相生理念与餐饮空间意境营造之间的关联

3.4.1 虚实相生在意境营造中的作用

3.4.2 虚实相生理念在餐饮空间意境营造中的意义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虚实相生在餐饮空间意境营造中的应用

4.1 虚实相生在餐饮空间意境营造中的设计原则

4.1.1 虚实相生的整体性原则

4.1.2 装饰设计中虚与实的适度性原则

4.1.3 虚实结合中功能与形式相统一的原则

4.1.4 虚实结合中的继承与创新原则

4.2 虚实相生在餐饮空间意境营造中的设计手法

4.2.1 实空间与虚空间的相互转换

4.2.2 功能布局之间的虚实转换

4.2.3 陈设设计组合方式的虚实转换

4.2.4 光与色彩的虚实转换

4.2.5 材料选择上的虚实转换

4.3 虚实相生在餐饮空间意境营造中的作用

4.3.1 能够营造出某一明确的空间景象

4.3.2 创造视觉的层次感

4.3.3 引起就餐者的共鸣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印象徽州”主题餐厅空间设计实践

5.1 “印象徽州”主题餐厅空间设计概述

5.2 虚实相生理念指导下的餐饮空间设计分析

5.2.1 功能布局上的虚实转换

5.2.2 空间界面上的虚实转换

5.2.3 灯光、材质选用上的虚实转换

5.3 本章小结

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展开▼

摘要

饮食在中国历史发展的过程里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地域和经济发展,不同民族和宗教信仰等都影响着中国人的饮食生活方式。除了注重食物的烹制形式,食物最终呈现出来的效果也一样重要,并讲究用餐的氛围。中国人这种将就餐艺术化的态度也是中华民族传统礼仪凸显的方式,同时也是将我国餐饮文化提升到主观用餐形式和客观用餐环境高度统一的艺术境界,即意境。将虚实相生理念运用到当代餐饮空间设计中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营造特定的空间意境,丰富餐饮空间的文化内涵。因此,本论文从虚实相生理念的角度去探索餐饮空间意境营造的具体方法及其积极地作用。
  论文首先对中国古代哲学及美学中的虚实相生理念做一个综合概述,并分析其存在属性;然后逐一分析了虚实相生理念在中国古典艺术门类以及在现代艺术设计意境营造中的运用,为后文分析虚实相生理念与餐饮空间意境营造之间的关联性提供了可行性的依据。
  其次,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消费者的观念转变,餐饮空间吸引顾客的手段已经从食物供应上转向空间本身的塑造,就餐者在用餐的同时,更加注重就餐环境所展现出的文化内涵即空间意境的营造。因此,论文第三章在阐述了空间中的虚实属性以及餐饮空间概念的基础上,列举出意境营造在餐饮空间设计中的作用,由此分析出虚实相生与餐饮空间意境营造之间的关联性。
  最后,通过以上理论的阐述引导出第四章虚实相生理念在餐饮空间意境营造中的设计原则,并分析出相关的表现手法以及意义,最终落到实际的毕业设计课题当中。此次毕业设计中主要通过功能布局、空间界面以及灯光和材质的处理上来体现空间中的虚实意境。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