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文化建设视域下民族地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路径研究——以广西为例
【6h】

文化建设视域下民族地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路径研究——以广西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选题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综述

1.2.2 国外研究综述

1.3 本课题研究思路和内容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内容

1.4 本课题研究方法和主要创新

1.4.1 研究方法

1.4.2 主要创新

第2章 民族地区文化建设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路径关系相关问题探析

2.1 有关概念阐释

2.1.1 文化和文化建设

2.2.2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及其路径

2.2.3 民族地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及其路径

2.2 马克思主义的文化理论

2.2.1 文化与意识形态理论

2.2.2 精神文化生产理论

2.2.3 文化领导权思想

2.2.4 文化软实力思想

2.3 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题中应有之义

2.3.1 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

2.3.2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核心任务

2.4 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助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路径实现

2.4.1 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2.4.2 繁荣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2.4.3 营造良好文化环境和氛围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2.5 民族文化建设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路径实现相辅相成

2.5.1 民族文化建设过程中开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路径

2.5.2 民族地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路径实现以民族文化建设为条件

第3章 广西民族地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历程

3.1 广西民族地区的人文特点

3.1.1 广西民族地区的总体概况

3.1.2 广西民族地区的人文特点

3.2 “五四”运动至新中国成立的发轫期

3.2.1 广西对“五四”运动的声援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3.2.2 左右江革命根据地文化建设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3.2.3 桂林抗战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3.2.4 解放战争时期广西爱国民主运动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3.3 新中国成立至20世纪80年代初的开拓期

3.3.1 新中国成立开始了广西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新征程

3.3.2 “文革”十年广西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历经曲折

3.3.3 思想大解放开启广西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新局面

3.4 20世纪80年代至今的全面推进期

3.4.1 广西系列文化建设工程与转型期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3.4.2 广西“双学”活动与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桂宣传

3.4.3 “四个广西”建设与科学发展观的学习实践活动

3.4.4 党的十七大精神的学习与“桂理昕”宣传品牌的形成

3.4.5 “广西精神”的凝练与建设民族文化强区战略的提出

3.4.6 党的十八大后广西的理论宣传与“美丽广西·清洁乡村”系列活动

第4章 广西民族地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基本路径

4.1 开展民族地区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增强引领群众能力

4.1.1 党员干部教育培训贯穿于广西革命和建设的始终

4.1.2 多渠道培养民族干部增强其引领民族群众的能力

4.2 利用有民族特点的多样化载体促进马克思主义传播

4.2.1 重视有民族特点的报刊图书的宣传功能

4.2.2 发挥民族文艺在传播马克思主义过程中的作用

4.2.3 善用传统大众媒体增强马克思主义传播的效果

4.2.4 发挥现代传媒打造理论传播新模式的作用

4.3 加强民族文化建设发挥先进文化的育人功能

4.3.1 新民主主义文化在广西的发展及其功能

4.3.2 社会主义文化在广西的发展及其功能

4.4 发挥先进人物的示范功能和社会力量的参与作用

4.4.1 广西先进人物教育示范功能的发挥

4.4.2 广西妇女组织对党的宣传工作的参与作用

4.4.3 广西青年学生组织对党的宣传工作的参与作用

4.5 强化民族团结教育在促进民族和谐发展中的作用

4.5.1 民族团结教育是广西革命和建设事业成功的法宝

4.5.2 新世纪新阶段广西强化民族团结教育的新举措

4.6 学习借鉴其他地区先进经验推进自身实践创新

4.6.1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对其他地区先进经验的学习借鉴

4.6.2 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时期对其他地区先进经验的学习借鉴

第5章 广西民族地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路径的主要特点

5.1 明确的目标任务

5.1.1 围绕党的中心任务宣传马克思主义

5.1.2 结合满足民族群众利益需求选择科学理论大众化的路径

5.2 鲜明的民族特点

5.2.1 以民族干部、群众和青少年学生为宣传重点对象

5.2.2 以普及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和党的民族政策为重要内容

5.2.3 运用民族文化资源作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重要载体

5.3 多层面的保障措施

5.3.1 物质保障

5.3.2 组织保障

5.3.3 人力保障

5.3.4 制度保障

5.4 多样化综合化的发展态势

5.4.1 多样化态势

5.4.2 综合化态势

第6章 完善广西民族地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路径的思考

6.1 阻碍民族地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路径实现的问题和制约因素

6.1.1 主要问题

6.1.2 制约因素

6.2 发展民族教育筑牢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之基

6.2.1 发展民族教育提升民族地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成效

6.2.2 着力促进教育公平并充实民族教育内容

6.2.3 根据民族地区特点丰富民族教育形式

6.3 改善文化民生夯实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路径

6.3.1 加强民族地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6.3.2 发展有少数民族特色的文化产业

6.3.3 倡导和组织健康向上的群众文化活动

6.3.4 维护少数民族的文化权益及培育少数民族群众的主体意识

6.4 利用优秀民族文化资源开拓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路径

6.4.1 促进民族传统文化优秀因子与马克思主义相契合

6.4.2 深入挖掘和弘扬广西红色文化

6.4.3 广泛宣传和践行广西精神

6.5 建立健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路径实现的组织、制度和机制

6.5.1 建立“民族地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推进中心”

6.5.2 健全民族地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保障制度

6.5.3 健全民族地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践机制

结束语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的论著及科研情况

展开▼

摘要

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史同时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历史。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无产阶级政党领导人民完成革命和建设事业的必然要求,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价值体现和生命力所在。遵循恰当的路径是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关键。马克思主义的文化与意识形态理论、精神文化生产理论、文化领导权思想、文化软实力思想是我们理解文化建设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路径之间关系的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彰显了马克思主义作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指导思想的地位,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核心任务;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和繁荣则有助于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进程。我们在探索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路径的过程中应重视文化建设的视域,关注不同地区的“人文特点”,这是历史经验的总结,也是当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要求。广西是我国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省区,加强对该地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路径问题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五四”运动至新中国成立是广西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发轫期。“五四”运动前后,广西籍进步知识分子为促进马克思主义在本地区传播作出了重要贡献。左右江革命根据地时期,红七军、红八军和根据地苏维埃政府广泛宣传马克思主义,开展土地革命和根据地建设,制定并实施了一系列发展文化教育事业的政策和措施,深受民族群众的拥护和支持。抗日战争时期,中共广西党组织牢固掌握了桂林抗战文化运动的领导权,向各阶层广泛宣传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主张,鼓舞了广西民族群众的抗战斗志。解放战争时期,中共广西党组织根据新的工作方针,发动群众开展反内战、反独裁,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为配合解放军南下解放广西创造了必要的舆论氛围和群众条件。新中国成立至20世纪80年代初是广西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开拓期。新中国成立初期,广西的文化艺术事业全面振兴,广西壮族自治区的建立体现了中共灵活运用马列主义民族理论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又一次成功实践。“文革”十年却使广西文化艺术事业惨遭破坏,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工作亦历经曲折。随着拨乱反正、思想解放运动的推进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广西文化建设事业重现新的曙光,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工作呈现新的局面。20世纪80年代初至今是广西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全面推进期。广西通过创建社会文化先进县工程、建设千里文化长廊工程、推进知识共享工程等活动,实现了整体文化水平的提升。“双学”活动的开展、“四个广西”建设理念的提出、民族文化强区战略的制定和实施、“广西精神”的凝练、“桂理昕”宣传品牌的形成、“美丽广西·清洁乡村(生态乡村)”活动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深入开展,以及“中国梦”理念和“四个全面”思想在广西的广泛宣传,彰显了新时期广西马克思大众化的新特征。
  我们通过对广西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历程的系统考察和分析,概括了民族地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六条基本路径:一是积极开展民族地区党员干部的教育培训活动增强其引领群众的能力;二是利用有民族特点的多样化载体促进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三是加强民族文化建设发挥先进文化的育人功能;四是发挥先进人物的示范功能和社会力量参与马克思主义宣传的作用;五是发扬民族团结教育在促进民族和谐发展中的作用;六是在学习借鉴其他地区先进经验的基础上推进本地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践创新。广西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路径选择过程中蕴含着以下特点:首先,围绕实现群众利益需求而确定目标任务;其次,体现了鲜明的民族特点;再次,采取了多层面的保障措施;最后,呈现出多样化综合化的发展态势。
  民族地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一项复杂的、艰巨的、长期的系统工程。当代广西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路径的选择和实现过程中依然有不少问题和制约因素,尚存在某些路径不够顺畅、不够明晰、不够完备和适用性欠强等问题,影响着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工作的成效。新时期新形势下广西仍然需要继续探索、创新和完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路径:第一,大力发展民族教育,筑牢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之基。围绕提升教育质量和促进教育公平,充实民族教育的内容;从民族地区实际出发,丰富民族教育的形式。第二,改善民族地区的文化民生,夯实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路径。加强民族地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努力发展有少数民族特色的文化产业,倡导和组织健康向上的群众文化活动。第三,充分利用广西民族地区优秀文化资源,开拓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路径。特别是要着力促进优秀民族传统文化、红色文化资源与马克思主义相契合,提升民族群众对马克思主义的认同程度。第四,建立和健全民族地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路径实现的组织、制度和机制。我们应遵循统筹兼顾的思想和“以人为本”的原则,建立“民族地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推进中心”,健全广西民族地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人才、经费和奖惩等方面的保障制度,健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传播、反馈和辅助等方面的实践机制。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