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保障我国国有企业公有产权属性的改革研究
【6h】

保障我国国有企业公有产权属性的改革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和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选题意义

1.2 国有企业产权研究现状分析

1.2.1 关于国有企业产权改革理论的研究

1.2.2 关于混合所有制改革理论的研究

1.2.3 关于国有企业委托代理的研究

1.2.4 关于国有企业公司治理的研究

1.2.5 关于国有企业利润分配的研究

1.3 本文研究目标、方法和内容

1.3.1 研究目标

1.3.2 研究方法

1.3.3 研究内容

第2章 保障国有企业公有产权属性改革的相关理论

2.1 马克思主义的公有产权理论

2.1.1 产权的本质

2.1.2 产权的权能结构

2.1.3 公有产权

2.1.4 不同生产关系下的产权和效率

2.1.5 马克思主义的企业理论

2.2 西方产权理论

2.2.1 科斯的产权理论

2.2.2 德姆塞茨的产权理论

2.2.3 诺斯的制度变迁理论

2.2.4 委托代理理论

2.3 我国国有企业公有产权属性的相关理论

2.3.1 我国国有企业的政治法律环境

2.3.2 我国国有企业委托代理关系的特殊性

2.3.3 国有企业产权的职能定位

2.4 国有企业公有产权属性内涵与实现形式

2.4.1 国有企业公有产权属性的内涵界定

2.4.2 国有企业公有产权属性实现形式的界定

第3章 我国国有企业产权改革成效、问题及原因分析

3.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有企业产权改革的成效

3.1.1 增加收益权的独立性

3.1.2 经营权的初步分离

3.1.3 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

3.1.4 现代产权制度成为改革核心

3.2 国有企业公有产权属性体现不足的表现

3.2.1 垄断性国有资本公益性特征体现不足

3.2.2 国有企业经营损失严重

3.2.3 国有企业内部人控制现象突出

3.2.4 国有资本利润上缴比例不足以体现公有产权属性

3.3 国有企业公有产权属性保障不足的主要原因分析

3.3.1 国有企业分类标准缺乏规范和监管

3.3.2 国资委职能定位的模糊与单一考核

3.3.3 国有企业公司治理结构不健全

3.3.4 国有企业资本经营预算制度不健全

第4章 保障国有企业公有产权属性的总体改革思路

4.1 探索收益权公有的多种形式

4.1.1 涉及国民经济命脉的行业重点突出公益性

4.1.2 战略竞争性行业要兼顾经济效益

4.1.3 一般竞争性行业重点保障国资的经济效益

4.2 理顺委托代理链上的各层关系

4.2.1 推进国有资产的资本化管理体制

4.2.2 推进委托代理关系的市场化进程

4.3 促进红利支出民生化

4.3.1 完善利润上缴的机制

4.3.2 国有企业红利支出预算体现民生原则

第5章 保障国有企业公有产权属性的重点改革措施

5.1 优化垄断性行业产品的价格和质量监管体系

5.1.1 优化自然垄断行业价格规制

5.1.2 完善自然垄断行业服务质量监管体系

5.2 完善国资委的监管机制

5.2.1 明确国资委的监管职能

5.2.2 引入所有者技术性监管模式

5.3 完善国有企业的公司治理结构

5.3.1 完善董事会制度

5.3.2 建立职业经理人制度

5.4 完善国有资本收益分配体系

5.4.1 完善国有资本预算编制体系

5.4.2 健全国有资本预算相关法律

5.4.3 完善收益使用的监管机制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展开▼

摘要

当前,国有企业改革已经进入深水区。国有企业经过放权让利、两权分离、构建现代企业制度、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系等阶段后,改革的目标应该回归到国有企业的公有性质上来,在产权改革的过程中更加注意社会整体福利,保障民生需求。但是,在现有的国有企业产权改革研究中,更多的以西方产权和现代产权理论为指导,过分的注重单个企业利益最大化,而忽略了国有企业的改革目标是保障全体人民的整体利益,以个别企业利益来换取全民整体利益,脱离了国有企业公有产权的本质内涵。所以,本文一方面吸取西方产权理论的精髓,另一方面也坚持我国国有企业产权改革的理论基础应该是马克思主义公有产权理论,明确现阶段国有企业改革的目标应该是保障国有企业公有产权的属性,而在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委托代理链复杂的情况下,国有企业产权的公有性质就集中表现在收益权的公有性质,国有企业首先应该在经营目标上体现全民整体效益最大化,然后共享利益成果。
  本文将通过五个部分对保障国有企业公有产权属性的改革进行阐述。第一部分绪论。第二部分分析了国有产权改革相关的理论。第三部分是国有企业产权改革的成就、问题和原因分析。第四部分是保障国有企业公有产权属性的总体思路。第五部分是保障国有企业全民产权属性的改革措施。文章从马克思的公有产权理论出发,结合我国国有企业委托代理的理论,明确定位保障全民公有产权的改革导向,是保障国有资本收益权的公有性质,其不仅包括国有企业的直接经济效益,还包括间接的社会福利,试图补充现有研究当中以国有企业收益提高为改革导向的局限。另外,在改革方法上不是对国有企业全面改革,而是从当前最能体现其公有产权性质的收益权公有性质为突破口,成为本文的创新点。
  本文对于国有企业改革过程中,如何体现和发挥其公有产权的属性具有重要作用。本文的主要思路是,先确定国有企业公有产权改革的主要理论依据,然后根据现有的改革中出现与其相悖的现象,提出相应的改革思路与具体对策。主要的改革思路:国企分类改革、理顺委托代理链、提高利润上缴比例。重点改革措施就是:优化垄断行业产品服务价格和监管体系、完善国资委监管体系、完善国有企业的公司治理结构、完善国有资本收益分配的监管机制四点。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