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大型市政道路BT模式风险分析和分担研究
【6h】

大型市政道路BT模式风险分析和分担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 我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融资现状

1.1.2 BT模式在我国发展现状

1.1.3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2 论文的研究方向

1.3 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1.3.1 研究的技术路线

1.3.2 主要研究方法

1.4 研究成果和创新点

1.4.1 论文所做的主要工作

1.4.2 论文的创新点

第2章 BT模式的合规性和风险分担研究

2.1 城市基础设施融资模式的对比分析

2.1.1 城市基础设施融资模式综述

2.1.2 BT模式和其它项目融资模式概述

2.1.3 BT模式和类似PPP融资模式对比

2.2 BT模式的合规性和规范性运作研究

2.2.1 BT各参与方和工作流程

2.2.2 我国BT模式运行方式分析

2.2.3 BT运行方式的特点及其合规性论证

2.2.4 BT的规范运作建议

2.3 风险和风险分担的相关概念

2.3.1 风险的相关概念

2.3.2 风险分担的相关概念

2.3.3 风险分担和风险管理的关系

2.4 BT模式风险分担研究

2.4.1 BT模式风险分担的影响因素

2.4.2 BT模式风险分担的原则

2.4.3 BT模式风险分担的流程框架

2.4.4 BT模式风险分担的注意事项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基于WBS-RBS法的风险识别

3.1 工程风险识别的概述

3.1.1 风险识别的相关概念

3.1.2 风险识别的步骤

3.2 工程风险识别方法

3.2.1 风险识别方法

3.2.2 BT模式风险的识别方法的比选

3.2.3 基于WB-RBS法识别风险的程序

3.3 基于WBS-RBS法的BT模式主要参与方风险识别

3.3.1 BT模式主要参与方WBS分解

3.3.2 BT模式主要参与方RBS分解

3.3.3 构建WBS-RBS矩阵进行风险识别说明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基于ISM和模糊综合评判法的风险评价

4.1 BT项目风险评价概述

4.1.1 风险评价的相关概念

4.1.2 BT项目风险评价的主体和程序

4.2 BT模式风险评价方法的选择

4.2.1 常见风险评价方法综述

4.2.2 BT模式风险评价方法的选择及其优点

4.3 基于ISM模型和模糊综合评判法的建模

4.3.1 解释结构模型(ISM)的建模过程

4.3.2 模糊综合评判法的建模过程

4.4 本章总结

第5章 BT模式风险分析和分担实证研究

5.1 项目简介

5.1.1 项目概况

5.1.2 项目实施重难点分析

5.1.2 BT运行方式

5.2 项目主要参与方的风险识别

5.2.1 构建WBS-RBS风险识别矩阵

5.2.2 基于WBS-RBS法风险识别结果

5.3 项目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5.3.1 风险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原则

5.3.2 成都天府大道南延线风险评价指标体系

5.4 基于ISM和模糊综合评判法的风险分析和评价

5.4.1 基于ISM模型法的风险实证分析

5.4.2 基于ISM模型法风险分析的作用和意义

5.4.3 基于模糊综合评判法的风险实证评价

5.4.4 模糊综合评判结果分析

5.5 成都天府大道南延线BT项目风险分担

5.5.1 项目的风险分担结果

5.5.1 风险分担结果说明

5.6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成都天府大道南延线BT项目风险问卷调查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展开▼

摘要

随着我国城市化的发展,基础设施的建设越来越重要,但沉重的政府债务负担使其融资陷入困境,而较为新型的BT模式则为此提供了新的途径。但是国家尚未对该模式出台相关法律法规进行约束,造成在国内应用时无规范借鉴并遭受了“带资承包”等质疑。而且,BT项目大多具有规模大、参与方众多、外部环境复杂和风险因素多等特点,因此各参与方在项目中的风险管理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即针对以上现象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展开研究,以期对BT项目的规范性运行、风险识别和评价以及风险分担工作提供借鉴和指导。主要研究工作如下:
  1.阐述了BT模式在我国应用时遇到的问题及其风险管理的复杂性和特殊性,并介绍了BT模式的内涵、特点和工作流程,并将BT模式与其它几种类似PPP融资模式进行对比分析,总结出BT模式的适用性。
  2.在明确我国常见的BT模式运行方式的参与方关系、内涵和特点之后,筛选了若干判别标准,对各运行方式进行合规性判别,并给出了规范运作的建议。
  3.为了解决风险管理的核心问题即风险分担问题,本文在目前的研究基础之上,提出关于BT模式风险分担的原则和实施流程框图。
  4.将目前我国常用的风险识别方法进行对比,筛选出符合BT模式风险识别的方法,即WBS-RBS法,并对BT模式主要参与方的工作和风险进行了分解。
  5.结合BT项目风险评价的特点和要求,本文筛选出ISM法和模糊综合评判法并将它们一起运用于风险分析和评价,让这两种方法的优势互补。
  6.结合成都天府大道南延线BT项目进行实证分析:用WBS-RBS法识别本项目主要参与方的风险并编制风险清单,然后建立评价指标体系;接着用ISM法和模糊综合评判法对主要参与方的风险进行分析和评价,其中隶属度和风险权重的确定分别使用的是均值法和AHP法。计算分析后得出项目主要参与方的风险关联和层次结构图、风险等级和排序以及整体风险水平,并结合项目实际验证了评价方法的科学性。最后按照文中提出的风险分担原则和流程对该项目的风险进行了分担并做出必要说明。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