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BZ市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构想与路径选择
【6h】

BZ市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构想与路径选择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 国外发达国家信用体系建设情况

1.3 中国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情况

1.4 选题意义及理论依据

第2章 BZ市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的现状

2.1 BZ市农村金融发展现状

2.2 信用环境建设是农村经济发展的保障

第3章 BZ市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3.1.在“三信评定”过程中存在问题

3.2.信用立法不健全

3.3.信用流通渠道不畅通

3.4.居民个人信用意识淡薄

3.5.信用信息共享机制不健全

第4章 国外成熟信用体系对我们的启示

4.1 建全信用立法体系,为农村信用环境创造良好的制度保障

4.2 建立健全信用信息数据库

4.3 加大中介机构的参与力度

4.4 加大对信用信息征集的管理

第5章 农村金融体系对BZ市信用体系的促进作用

5.1.进一步强化政策性金融机构的支农功能

5.2 加强创新涉农金融机构的支农功能

5.3 科学构建和完善农村非银行金融机构的支农体系

5.4 加强监管部门的主导作用—基于市场失灵学说

5.5 重视发展民间金融

5.6 加强监管机构的监管职能

第6章 BZ市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的构想及路径选择

6.1 立法体系先行

6.2 加强农村金融体系建设

6.3 健全BZ市农村道德诚信体系

6.4 健全农村信用信息征集系统

6.5 完善农村信用评价体系

6.6 健全失信惩戒机制

6.7 健全BZ市农村金融市场上的担保体系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发表文章

展开▼

摘要

随着国家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为一项惠民工程纳入国家发展计划。新农村建设对于农村发展的促进作用,对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缩小的积极作用也日益显现。然而,农村经济建设离不开农村金融的支持、现代金融是信用金融,信用是现代金融的核心和最重要的内容。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离不开现代金融的支持,而要建立健全现代金融体系就要首先规范现代信用体系。
   本文中假定所有市场主体都是“经济人”,他们在进行行为选择时,会把“利益最大化”作为选择目标,经济学的“经济人”理论为本文提供了理论支持。
   金融市场有多种划分有多种方法,其中,按融资长短可划分为资本市场和货币市场。按照区域可以划分为农村金融市场和城市金融市场,因为本文研究的标的为BZ市的农村金融市场,因而,我们把BZ市的金融市场划分为农村金融市场和城市金融市场。与农村金融市场相比,城市金融市场发展比较成熟完善的市场。由于资本具有逐利性,在市场这只“无形的手”的自动调节下,金融资源会从农村流向城市。如果,政府和监管部门不采取措施,农村金融市场上的资金会源源不断地流向城市,长此以往,城乡差距会越来越大,这将会一方面导致城市发展越来迅速,导致大中城市的过度开发。另一方面,广大的农村地区经济得不到应有的金融资源的支持,城乡差距会越来越大。
   BZ市信用体系起步较早,但是在发展过程中发展不规范,发展呈现出的问题也存在普遍性。一是立法体系不健全,滞后于BZ市农村经济的发展。在BZ市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的探索过程中应遵循立法先行的原则,将健全的信用立法体系作为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的重要保障。二是BZ市农村金融体系的健全是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的助推器。信用体系建设作为农村金融建设的最重要的内容,只有信用体系健全,整个农村金融体系才会走的更稳妥、更规范、更健康。三是健全BZ市农村金融市上的诚信教育体系。信用的建立以教育为本,防忠于未然。教育的实施又以义务教育为重点。四是征信体系建设应该扩大到社会各个相关部门。信用体系建设不是金融信用体系建设,它包涵金融、服务、商业各个层面的内容。五是应建立适合BZ市农村金融市场发展相适应的农村担保体系。从以上几个方面全方位、多角度的健全BZ市农村信用体系建设。
   总体来讲,本文在信用体系建设发展过程中用到了经济学中“经济人”的假设,对于BZ市农村信用体系建设过程中遇到了问题采用归类法和归纳法。在深入分析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对制约BZ市农村信用体系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对信用体系建设中应该注意的问题进行了系统阐述,最终文章从信用立法、金融体系建设、诚信教育体系、担保体系等几个层面为BZ市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指出了发展的方向。在论证过程中,还充分分析借鉴了国外发达国家信用体系建设的成功经验,论证了国外信用体系建设对BZ市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的借鉴意义,提出以农村信用担保为基础,稳固农业的基础地位,加强外围环境建设,健全和完善信用制度、立法担保体系、金融体系、创建立科学的、可持续的、健康的农村信用体系,为现阶段BZ市农村金融环境建设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和保障。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