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长三角地区现代物流业的发展对该地区集散效应的影响研究
【6h】

长三角地区现代物流业的发展对该地区集散效应的影响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第1章绪论

1.1问题的提出

1.2国内外研究现状

1.3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目标与方法

第2章长江三角洲地区的经济概况分析

2.1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经济基本情况

2.2长江三角洲地区集散效应的优势

第3章长江三角洲地区现代物流业的概况分析

3.1港口物流与服务模式

3.2航空物流

3.3物流信息系统

3.4公路运输

3.5企业供应链管理

3.6跨国物流企业调整在华经营战略

第4章集聚与扩散效应的基本原理

4.1集聚与扩散作用的定性研究。

4.2集聚与扩散作用的定量研究

第5章长三角现代物流对集散力因子的贡献分析

5.1特殊影响因子分析

5.1.1上海地区回归分析

5.1.2南京地区回归分析

5.1.3杭州地区回归分析

5.1.4宁波地区回归分析

5.2一般影响因子分析

5.2.1运输方式系数K

5.2.2运输综合单价因子r

5.2.3城市的经济外向度因子c

5.2.4城市的科技进步贡献率因子m

5.3非影响因子分析

5.3.1城市的人口规模因子P

5.3.2两城市间的距离d

第6章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展开▼

摘要

加入WTO扫除了我国经济进入世界经济体系的制度障碍,经济发展空间的区域组合是我国加入世界经济体系的客观需要。目前,区域经济合作和发展成为我国经济发展主旋律的趋势日益增强,其中,长江三角洲经济区在全国的经济发展中占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该地区具有强大的聚集与扩散功能,这不仅是中心城市与其周边城市经济往来的结果,也是该地区发挥区域增长极作用的重要基础。近年来,长三角的物流发展突飞猛进,跑在中国现代物流发展的最前列,形成了综合、全方位、多层次、快捷高效的物流系统。本文试探寻该地区现代物流业的发展将如何影响其集散效应(通过集散力表现)。 首先,文章在第2章分析了长三角地区经济概况,从地理、经济、贸易、交通五个方面阐述了该地区所具有的集散效应的优势。在第3章通过港口物流与服务模式、航空物流、物流信息系统、公路运输、企业供应链管理、跨国物流企业调整在华经营战略6个方面分析了长三角地区目前现代物流业的基本情况。 然后,文章在第4章介绍了目前学术界对集散效应的基本规律的研究。研究成果可以分为定量和定性研究两大类。定性研究包括集聚与扩散作用的增强律、衰减律和指向律。定量研究包括W.J.Reilly.的“零售引力法则”,艾萨德的“潜力”理论和我国学者周游,张敏的引力公式。本文正是以分析集散功能的基本作用规律为基础,深入分析了长三角地区的现代物流业将如何通过集散公式对该地区的集散效应产生影响。 第5章是本文的核心,依托周游,张敏的引力公式,用定量研究的方法深入探索长三角地区的现代物流业将会如何影响公式中的各个因子,通过这些因子的作用会如何最终影响集散力F。文章将所有的因子分为了三类:第一类是特殊影响因子,包括城市的国民生产总值因子N;第二类是一般影响因子,包括运输方式系数K、运输综合单价因子r、城市的经济外向度因子c、城市的科技进步贡献率因子m;第三类是非影响因子包括城市的人口规模因子P、两城市间的距离d。 在第一类特殊影响因子分析中,通过选取长三角地区四个城市上海、南京、杭州、宁波从1996年到2005年十年的货运量和货运周转量代表物流因素,运用SPSS软件研究其对这四个城市十年GDP(即城市的国民生产总值因子N)的影响程度,得出长三角地区的现代物流使该地区城市的国民生产总值因子N变大。 在第二类一般影响因子分析中本文研究一般意义上的现代物流如何影响这四个因子,由此推导出长三角地区的现代物流使该地区城市的经济外向度因子c变大;使城市的科技进步贡献率因子m变大;使运输方式系数K变小、运输综合单价因子c(r)变小。在第三类非影响因子分析中城市的人口规模因子P随着经济的发展变大,两城市间的距离d不变。 至此证明,长三角地区现代物流的发展促使了该地区集散力F的增强,对集散效应产生了正相关影响,使集散效应增强,推动了长三角地区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