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单侧完全性唇腭裂患者与非唇腭裂骨性Ⅲ类患者颅面态三维对比研究
【6h】

单侧完全性唇腭裂患者与非唇腭裂骨性Ⅲ类患者颅面态三维对比研究

代理获取

摘要

研究目的:对单侧完全性唇腭裂(UCLP)患者及非唇腭裂骨性Ⅲ类(NCSCⅢ)错患者进行三维对比研究,分析二者在颅面骨骼形态上的异同,为UCLP患者的正畸正颌治疗提供理论支持。
   对象与方法:选取就诊于南开大学附属口腔医院的UCLP患者、NCSCⅢ错患者及个别正常()患者各30例,通过锥形束CT扫描,进行三维重建。研究一通过选取10个中心标志点及44个对称标志点,建立三维参考平面,测量标志点到参考平面的距离;研究二通过选取72个标志点,构成颅颌面骨单元多面体,包括颅单元、上颌上单元、上颌中单元、上颌下单元(前牙段)、上颌下单元(后牙段)、下颌升支单元、下颌体单元及颏单元,分别测量各颅颌面骨单元多面体体积,分析颅颌面比例关系。
   结果:
   1.在矢状方向上,UCLP组颅部标志点Ba点、N点、两侧Po点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两侧上颌INM点、Or点及患侧PMP'点、Z'点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统计学差异,两侧下颌Gomid点及Jlat与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其余所有标志点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明显差别:NCSCⅢ组颅部标志点、上颌标志点与对照组相比均无明显差别,下颌除Consup外,其余标志点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明显差异。
   2.在垂直方向上,UCLP组与NCSCⅢ组颅部标志点与对照组相比均无明显差别。UCLP组上颌A2点、PMP点、MT'点、Mx'点、U1’点、U3'点、U6'点与对照组相比有明显差异,下颌两侧L点、L1点、L3点、L6点与对照组相比有明显差异;NCSCⅢ组上颌A点、ANB点与对照组相比有明显差异,下颌B点、Pog点、Me点及两侧L点、L1点、L3点、L6点与对照组相比有明显差异。
   3.在水平方向上,UCLP组与NCSCⅢ组颅部标志点与对照组相比均无明显差别。UCLP组上颌除两侧Mx点、Or点、U1点、Zc点、Z点及患侧的INM'点、U6'点外,其余标志点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明显差异,下颌除健侧Jlat点外,其余标志点与对照组相比均无明显差异;NCSCⅢ组除上颌两侧Zm点及右侧Z点外,其余标志点与对照组相比均无明显差异。
   4.UCLP组上颌颅指数、下颌颅指数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偏小,而NCSCⅢ组上、下颌颅指数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异常。两实验组上下颌指数与对照组相比均无明显异常。
   5.与对照组相比,UCLP组上颌中单元及上颌下单元(前牙段)所占比例明显偏小,下颌颏单元所占比例明显偏小;NCSCⅢ组颏单元所占比例明显偏大,其余各面部骨骼单元所占比例基本正常。
   结论:
   1.UCLP患者上颌骨在三维方向上均存在明显的发育不足,且上颌骨相对于颅底有明显的向后整体移位,NCSCⅢ患者的上颌骨与对照组相比,长、宽、高三个方向均无明显差别。
   2.下颌骨方面,UCLP术后成年患者的下颌骨较对照组有着沿下颌角点逆时针旋转的趋势,下颌角改变不大。NCSCⅢ患者的下颌体前突明显,并有前下移位的趋势,下颌角明显变钝,升支改变不明显。
   3.在上颌骨的对称性方面,UCLP患者存在着明显的面中部不对称畸形,其中,垂直向不对称尤为明显,患者患侧面中部有明显的向上移位(包括颧部)。UCLP患者与NCSCU错患者下颌骨对称性良好。
   4.UCLP患者与正常人群相比,上颌骨及下颌骨均存在发育不足,且上颌骨重于下颌骨,患侧重于健侧;而NCSCⅢ患者虽然上颌骨发育正常者占多数,下颌骨并无明显发育过度,其反的形成主要是由于下颌骨位置及形态的改变引起。
   5.UCLP患者裂隙主要影响患侧上颌骨的中部以及下部的前牙段部分,双侧下颌骨颏部发育明显不足;NCSCⅢ患者颏部发育明显,其余上下颌骨各部分构成比例与正常人群相比无明显差异。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