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双向运动与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兼论社会经济协调发展
【6h】

双向运动与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兼论社会经济协调发展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选题背景

第二节 研究目的

第三节 相关概念界定

1.3.1 嵌入

1.3.2 经济发展

1.3.3 社会

第四节 研究主要内容以及方法

1.4.1 本研究的主要内容

1.4.2 研究方法

第五节 主要创新点及未来研究方向

1.5.1 主要创新点

1.5.2 未来继续研究的方向

第二章 文献综述

第一节 国外文献综述

2.1.1 经济增长理论

2.1.2 波兰尼的“双向运动”理论及其局限性

第二节 国内研究文献综述

2.2.1 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相关研究

2.2.2 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相关研究

第三章 “双向运动”——经济发展方式的政治经济学

第一节 社会经济的系统论

3.1.1 为斯密正名

3.1.2 嵌入——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必要条件

第二节 市场经济构建

3.2.1 自由放任的由来

3.2.2 市场是构建的结果

第三节 “双向运动”——市场经济脱嵌与社会保护

3.3.1 自我调节的乌托邦

3.3.2 脱嵌

3.3.3 社会保护

第四章 市场经济构建与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主要特征

第一节 改革与市场经济构建

4.1.1 市场经济话语权的形成

4.1.2 改革的本质

第二节 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演变

4.2.1 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4.2.2 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第五章 市场经济脱嵌与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动因

第一节 市场经济构建与主体意识

5.1.1 无意识的后果与市场经济的自发秩序

5.1.2 反应过度与理性回归

5.1.3 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坚持与政府两难

第二节 市场经济脱嵌——从真理到迷信

5.2.1 经济危机没有离开我们

5.2.2 商品化与道德底线缺失

5.2.3 收入分配差距过大

5.2.4 公共服务商品化

5.2.5 社会资本耗散

第六章 反向运动——社会的发现、保护与政府职能悖论

第一节 社会的被发现

6.1.1 伦理经济与总体性社会

6.1.2 潜在失业的爆发与社会的被发现

6.1.3 理解农民——户籍制度与农民理性

第二节 社会保护

6.2.1 社会保护的开始

6.2.2 当前社会保护的基本评价

第三节 政府职能悖论

6.3.1 经济发展方式与政府职能悖论

6.3.2 生产社会与政府职能悖论破解

第四节 社会的回归——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政治经济学含义

6.4.1 嵌入与市场经济多样性

6.4.2 社会的回归

第七章 结论及政策建议

第一节 结论

第二节 政策建议

7.2.1 确立以人为本为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价值取向

7.2.2 工作重心向社会保护倾斜

7.2.3 保护并发扬中国传统文化,守护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科研成果

个人简历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在学期间参与课题

展开▼

摘要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我国当前及未来一段时间所面临的一项至关重要的任务。这不仅关系到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更关系到经济社会发展不协调难题的有效破解。从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理论的提出,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践的发展,认识有一定深入,但是仍局限在经济领域之内,这不仅限制了对于问题本质的理解和认识,更限制了对于有效破解这一难题的方法的探索。如何建立一个分析经济发展方式的理论框架以认清其本质,以此为基础分析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主要特征,以及如何实现其转变?并为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提供理论指导,相关研究还有待深入。本论文以此为题进行研究,既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又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本文在借鉴国内外学术界的双向运动理论、经济增长理论、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采取系统分析方法、历史主义分析方法以及比较分析方法,对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主要特征以及推进其转变的方向进行了深入分析。
  本文共分为七个部分。第一章是绪论。主要概述了选题背景、研究目的、相关概念的界定,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方法,以及拟实现的创新点和未来继续研究的方向。第二章是文献综述。主要介绍了经济增长理论、双向运动理论以及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以及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等相关理论,并对波兰尼的嵌入理论的缺陷进行了分析和改进。第三章在借相关理论成果的基础上,构建了市场经济脱嵌和社会保护的双向运动理论,为分析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提供理论基础。第四章阐述了我国改革的本质,以及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主要特征。第五章分析了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动因,即市场经济脱嵌及其表现。第六章分析了我国社会保护状况,政府职能悖论以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政治经学含义。第七章是结论以及对策建议。
  本文的主要结论。一是,以双向运动理论为基础,经济发展方式的本质可以理解为经济与社会之间的互动关系,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主要特征是政府构建市场经济的过程。二是,市场经济是嵌入的,嵌入是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必要条件,也是市场经济有效运转的必要条件。三是,市场经济的发展具有脱嵌的倾向,而社会会发起自我保护运动。从国家体制下的“总体性社会”释放出来的社会,虽已被发现,但不具备“能动社会”的能力,所以,政府要承担起保护社会的职责,并不断生产社会。四是,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就是要从政府构建市场经济转变为政府保护、生产社会。我国政府具备主动担责的意愿,并逐步将市场经济重新嵌入社会,实现社会的回归,这就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政治经济学含义。
  本文拟实现的创新点:一是构建了一个分析经济发展方式的理论框架,实际上也是一个分析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理论基础;二是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主要特征在于政府构建市场经济的过程,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就是从以构建市场经济为主向社会保护为主的转变;三是阐述了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政治经济学含义。认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政治经济含义体现在,由被动开展社会保护到主动将经济嵌入社会,将社会重新放在中心位置,构建一个嵌入社会的市场经济。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